198 紐約熱(第1/2頁)
章節報錯
股票發行價是承銷商和發行人根據經營業績和靜態市盈率上報,經管理部門批准後向大眾發行的價格。
新股發行價=每股稅後利潤*發行市盈率。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上市企業根本就沒盈利,甚至還在虧錢,利潤成了負數,那就沒法用這個公式去套了。
因此,這種情況主要是參考同行的近期發行價格,以及行業發展前景、近期股市行情等因素。
近些年的科技股上市公司,大多在上市前都未能實現盈利,用一堆虛無縹緲的願景向投資人畫大餅,吸引資金進入。
當公司體量或者市場佔有率,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運作公司上市,花股民的錢打牢基礎實現盈利,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最大的入口網站雅虎。
當然了發行價也不是隨便喊的,首先就要承銷商認可,放在Flash,那就是主要承銷商摩根斯坦利認可你的發行價,否則如果開盤跌破發行價的話,中間的虧損就要承銷商來買單了。
這怎麼可能呢?
回到Flash的股東會場,之所以會出現股東們想要臨時提高發行價,這要是沒有承銷商的暗中授意,元老派和微軟派閒得慌才回去推翻原本的發行定價。
那麼從中搞事的自然就是躲在檔案堆後面的瑪麗·米克了。
三年前,網景上市的時候,身為摩根斯坦利的研究員的瑪麗·米克是該專案的負責人,也是在即將公佈發行價的時候,將原本的14美元定價,直接翻了一番達到了28美元,當日網景以60多美元收盤,並且一路上揚到一百多。
瑪麗·米克也被認為是打了一個漂亮仗,一舉贏得了“矽谷女王”的名頭。
從近來的科技股受追捧的情況可以看出,Flash開局必定破發,哪怕定在60美元依舊會破發!甚至100美元都剎不住!
同行們各個都翻倍破發,沒道理Flash一個撲街,對這一點,屋裡的所有人都有信心。
既然發行價越高,公司收益就越大,那為什麼時代華納幫卻希望維持目前的價格呢?
明面上的說法,是因為公司尚未盈利,我們需要給與市場信心。
1990年前後,美國兩位經濟學家推出了“訊號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上市公司內部人員和外部的投資者之間,存在著資訊不對稱。
外部的投資者是無法分辨公司的好壞,而公司也無法簡單透過言語來讓投資者充滿信心。
那麼,最好的方案就是“行勝於言”。
簡單來說,就是上市公司要有慷慨的行動,將真金白銀放在桌子上,任由那些打新成功的投資者拿走。
“訊號理論”的一個核心的要點就是,上市公司故意把IPO發行價定得較低,因為把發行價定得低了,儘管公司受到了損失,但是,這個訊號可以傳遞給外界:“你看,我未來會發展非常得好,我可以承受得起這麼大的損失,你們儘管來薅羊毛吧!”
時代華納幫,認為8月GeoCities上市,9月eBay上市,市場潛力已經被耗盡,大幅度破發顯然不可能,只有控制發行價,才能創造大幅溢價,製造出Flash被追捧的現象。
所以元老幫和微軟幫紛紛指責時代華納幫短視、對公司沒信心,為了一己私利,壓低公司發行價。
至於怎麼就涉及了私利了呢?
這就要先講一講所謂DSP了。
DirectedSharePrograms,傳說中的“親友股”。
也就是在上市前,從上市的份額中拿出5%10%的股票,以發行價賣給各方親友。
親友股,主要是用來平衡公司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利益。
機構股東的高管以個人身份悄悄認購,公司內部的高管、員工打算認購,供貨商想要認購,七大姑八大姨希望認購,大學時一個兄弟會的兄弟支援你一下也來認購,兒子、女兒的法語老師、跆拳道老師聽說你公司上市了跑來認購。
沒有點“親友股”,怎麼打發他們,維繫人脈。
這部分股票甚至可以在上市當日賣掉,所以在市場環境比較好的情況下,無異於送錢。
華納幫恰恰透過了各種手段,拿到了大量的“親友股”的支配權,其中一大部分便是支援喬納森成為代理CEO的交換條件。
拿到最大量的“親友股”的時代華納幫,自然不願意發行價過高,讓他們的“禮品”的價值降低。
雙方有炒了一陣,喬納森覺得氣氛差不多了,便站起來打斷眾人,說道:“上次我們沒商量出個結果,今天QB來了,要不我們看看QB的意見吧,我看了一下,任何一方得到了QB的支援,就能獲得絕對多數……那麼,請QB發表一下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