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頒獎禮(1)(第3/3頁)
章節報錯
自從和哈維開戰一來,被白奎因記在小本本上的名字在與日俱增,這些人都是在各種渠道明裡或者暗裡支援哈維傢伙。
傾向性這麼明顯的開場,吉爾的屁股一定是歪的。
雖然有兩部電影都有伊麗莎白女王的身影,但是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伊麗莎白》已經下檔,現在還賴在院線的只有《莎翁情史》了,所以,這個開場就是幫《莎翁》拉票房的。
對哦,吉爾是大衛·格芬的好朋友,儘管大衛·格芬表示對白奎因和哈維的紛爭保持中立,但是他多次勸白奎因和哈維和好,其實已經說明了他心理是傾向於處於劣勢的哈維。
接下來去年的影妃金貝辛格辦法了最佳男配角獎給了詹姆斯·柯本,《莎翁情史》丟了一個提名。
十七歲的克里斯蒂娜·裡奇報幕串場牛姐和惠特妮休斯頓兩位Diva合作表演了《埃及王子》的主題曲《Wieve》。
一襲白裙的牛姐似乎更胖了一些,努力收緊的腰線都變得層層疊疊起來。
雖然牛姐看起來比惠特尼·休斯頓還要胖了,但是她的表演卻比惠特尼要好得多,音準和海豚音都還線上。
而惠特尼全程被牛姐碾壓,甚至還有一處明顯的失誤。
白奎因知道,能夠答道現在的效果,已經是何其僥倖了。
前兩天,他到處給學院的核心人物打電話的時候,無意間見聽見了他們對於兩位Diva的抱怨。
三天前的排練,惠特尼·休斯頓無故請假,學院的高管打電話過去,惠特尼的助理說她生病了,現在的狀態無法參加排練。
稍微有點資訊來源的都知道,惠特尼的所謂生病,其實是吸毐之後狀態不佳,無法排練罷了。
學院只好悄悄準備了一個替補,以免到表演的時候惠特尼再次“犯病”。
再往下,白奎因的朋友約翰尼·德普將最佳女配角頒給了在《莎翁情史》扮演伊麗莎白女王的朱迪·丹奇。
慣例的掌聲之後,臺下還是禁不住產生了一陣竊竊私語聲。
大家都知道,自從朱迪·丹奇獲得提名後,對她能否獲得提名的質疑便甚囂塵上。
質疑者給出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朱迪·丹奇出場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十分鐘,臺詞更是隻有寥寥數句。
甚至有人認為,朱迪·丹奇能獲得提名,不過是學院的老爺們為了湊成一個噱頭,那就是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都有“伊麗莎白女王”。
大家普遍認為凱特大魔王扮演的“伊麗莎白女王”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是實至名歸,那就更突顯出朱迪·丹奇的老年版“伊麗莎白女王”是拿來湊數的了。
但是現在,朱迪·丹奇竟然獲獎了,打敗的還是在《原色》中有著突出表演的凱西·貝茨,以及《眾神與怪物》中的林恩·雷德格瑞夫。
時隔31年,重返電影圈的林恩·雷德格瑞夫把“四大”(格萊美獎、艾美獎、奧斯卡獎和託尼獎)的提名刷了一遍,再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大家都以為她屢屢被提名,卻次次落選的“詛咒”終於有可能被終結了,結果卻依舊是提名,卻不得獎。
林恩·雷德格瑞夫依舊保持著唯一一個被“四大”提名卻不得獎的“殊榮”。
從此以後,《莎翁情史》殺瘋了,接連斬獲了最佳配樂和最佳藝術指導。
終於,白奎因期盼已久的環節要來了。
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後的女星索菲亞·羅蘭穿著一身黑色的晚禮服走到舞臺中央,見此情景,白奎因長長舒了一口氣,至少他對羅伯託·貝尼尼的承諾算是實現了。
保最佳外語片獎,爭取最佳男主角。
索菲亞·羅蘭能站到舞臺中央,就意味著最終是《美麗人生》贏了。
果然,拆開信封的索菲亞羅蘭迫不及待地用義大利語喊出了:“lavitaèbella!”(美麗人生)
興奮的羅伯託·貝尼尼直接站上了前排沙發的靠背上,高舉雙臂向全場致敬,然後踩著沙發椅背,跨越了兩排,來到白奎因的身邊,跳下來和他熱情擁抱,踮著腳在白奎因的臉上親了一口,然後蹦蹦跳跳地上臺領獎。
這下美國觀眾終於見識了什麼是熱情的義大利人。
在獲獎後失態的,羅伯託·貝尼尼不是第一個,但是敢跳上椅背的,他真的是蠍子粑粑獨一份了。
接過小金人,羅伯託試圖控制自己的舌頭,但是他蹩腳的英語依舊充斥著捲舌音,連舌頭都控制不住,那就更別提手了。
於是,羅伯託花了兩分鐘,揮動著雙手,感謝了他叫得上名字的每個人,白奎因的名字,在致辭前段中段和末尾出現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