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線人清理競爭對手,是他們經常乾的事情。

他們僱傭黑手黨幫他們幹髒活的事情,數都數不過來,大家本來就是共生關係!

一些黑幫線人因此有恃無恐,做事也經常出格,林恩被人攻訐,也是因為他的幾個黑幫線人做的太過分了。

有些事情,可以做,不能說!

奧布萊恩耐著性子繼續看下去。

好在很快《無間行者》的編劇就安排了一個配角,這個故意給比利發錯訊息的黑幫成員,在臨死前告訴比利,他是fbi的臥底。

這麼一來就給了觀眾們一個印象,fbi打擊弗蘭克的競爭對手,不是因為弗蘭克和fbi合作,而是因為弗蘭克這裡有fbi的臥底。

但是一直到弗蘭克被自己親手調教出來的約翰尼德普扮演的科林亂槍打死,也沒有交代他和fbi的具體關係,似乎之前比利的話都是他的個人誤判。

看到這裡,奧布萊恩的怒火漸漸熄滅,一直看到影片結束。

在編劇名單裡,奧布萊恩看到了白奎因的名字。

果然不出所料,這小子親自參與了編劇,設計那段劇情就是為了報復自己威脅過他。

奧布萊恩在廚房裡思考了許久,最後得出結論:年輕人受不得委屈,但還算能夠把握分寸,這種含沙射影的劇情,應該不會對他和林恩產生什麼影響。

他也不得不這麼想,林恩因為內部調查,被迫退休之後,有組織犯罪調查科的聲勢大不如前,很多以前的老關係紛紛和他們“切割”,外部資金斷了,給下屬們的那份額外“薪金”沒了著落,他奧布萊恩才不得不四處出擊尋找“財源”。

白奎因也是在這種情況被他盯上的。

有黑手黨背景,有錢,有把柄,有敵人,而且願意花錢買平安。

白奎因符合“財源”的基本要素,因而成了被他掌控的“財源”之一。

好在這小子也只是在電影裡發發牢騷,這兩年該給的錢,倒也沒少過。

這一筆姑且記下,找到機會要好好敲打一下。

不過,想要敲打他也不容易,這小子為甘比諾家族拍電影,《無間行者》就是拿了甘比諾家族的錢拍的。

愛爾蘭黑幫,哈哈!

奧布萊恩想想就發笑,哪有經營的那麼好的愛爾蘭黑幫,這又不是一百年前了,愛爾蘭裔早就是一盤散沙了,那幫義大利人就是在轉移民眾的注意力。

就像他們在那些所謂黑幫電影裡為自己洗白一樣,把自己偽裝成社群的夥伴和保護者,呸!

“死神”格雷·斯帕克也死了,不然可以利用科倫坡家族的這把“尖刀”收拾那小子。

奧布萊恩不禁哀嘆,自己接手的“事業”幾近凋敝。

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強力打擊黑手黨和有組織犯罪,不僅沒有讓fbi的有組織犯罪調查科得到好處,反而使得許多合作伙伴退隱、死亡、或者入獄,越來越日薄西山。

朱利安尼那傢伙就不知道“養寇自重”嗎?

把那些會經營的黑幫都掃乾淨了,難道讓我們天天去街上抓販毒的老黑嗎?

可惜人家紐約市警察和檢察院,和fbi駐紐約分部是兩個體系,相互不統屬,他根本影響不到那邊。

慢慢喝完半杯酒,奧布萊恩倦意襲來,向臥室走去,一個念頭忽然冒了出來。

“也許,有時間我應該去一趟薩拉索塔,問問林恩那個老傢伙,當初是誰想要那小子的命,看看其中有什麼可以挖掘的……”

顯然,奧布萊恩當初欺騙了白奎因,他並不知曉路虎車那件事的來龍去脈。

當時部門的頭頭還是林恩,他作為副手,只是偶然聽林恩提起過那件事,對白奎因所說的內容,大部分是他編出來嚇唬冤大頭,騙他拿錢的。

……

白奎因自然不知道自己又被盯上了,他正在為頒獎季忙碌呢。

經過了聖誕和新年的短暫休息,他開始頻繁地接受訪談和演出的邀約,全美各地流竄,真的做到了忙得飛起。

他不僅要忙著格萊美衝獎宣傳,偶爾還要幫忙為《無間行者》的衝獎造勢。

儘管《無間行者》的票房收入不錯,頭兩週就累計了9500萬美元的票房,兩億票房應該是能夠保證的,如果在頒獎季表現優異的話,突破三億也未嘗不可。

但是《無間行者》的衝獎,就有點不盡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