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一等兵理查德·萊本(3)(第1/2頁)
章節報錯
範·迪塞爾嗎?
不僅解鎖了一個角色碎片,還帶來了一段十多秒的鋼琴獨奏,可惜也許是白奎因的狀態不好,也有可能是什麼其他原因,這段記憶碎片中的音樂僅僅持續十幾秒就結束了。
怪不得斯皮爾伯格專門給他加了一個角色,等等,不會又多一個活到最後計程車兵吧?
白奎因開始後悔沒選“狙擊手傑克森”了,這個角色雖然沒有什麼“人物弧”,但至少犧牲得很悲壯。
範迪·塞爾和馬特·達蒙都是斯皮爾伯格特別邀請來的。
他們參加試鏡,不過是按照工會要求,來走個過場,所以表現得特別輕鬆。
範·迪塞爾發現白奎因沒走開,便主動找他聊天,應該是知道白奎因在韋德馬克映像的話語權不低,總是將話題扯到他的作品上,想要推銷自己。
而馬特·達蒙畢竟是承受過白奎因恩惠的,沒有白奎因的“慧眼識珠”,《心靈捕手》的拍攝可能到現在都無法開展,所以即便有些想躲著白奎因,但人在面前了,馬特·達蒙也表現出熱情友好的一面。
明顯馬特·達蒙早就認識了範·迪塞爾,向白奎因介紹了範迪塞爾加入劇組的緣由。
原來,這傢伙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小成本電影,在裡面扮演了一個因為愛情而改邪歸正的黑幫分子,該電影在剛剛過去的聖丹斯電影節上放映,雖然沒賣多少錢,卻被斯皮爾伯格所欣賞,邀請他出演《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一個士兵。
斯皮爾伯格這一舉動表達的提攜之意,讓白奎因嫉妒.soduso,cc首發
三個人聊了一會天,白奎因逐漸發現,儘管範·迪塞爾一直是笑臉面對馬特·達蒙和自己,但隱隱的疏離感是難以掩蓋的。
其中一點就是,他頻繁用鼻音表達他正在聽兩人講話,就像是在通知兩人,他聽到了,他確實聽到了。
範迪塞爾的年齡其實是三人中最大的,1967年生人,比白奎因大了九歲,說話時,經常會用上“小老弟”、“小兄弟”這樣的街頭黑人常用的詞彙。
白奎因現在的心理狀態是“一等兵理查德·萊本”,總是被這麼稱呼,讓他很煩躁,正要藉故離開,剛巧有工作人員進屋叫號,喊道的恰好是白奎因。
於是,心情不佳的白奎因,接過了一支BAR勃朗寧自動步槍,扣上鋼盔,就跟著工作人員前往隔壁的試鏡室。
白奎因一拿上槍,就透過其沉重的重量和包漿的手柄判斷,這是一支真傢伙,而且是有可能真正參加過二戰的真傢伙。
一戰末期設計定型的BAR勃朗寧自動步槍頗為沉重,雖然彈匣是空的,但全重也達到了恐怖的近八公斤,說真的,要不是白奎因這樣的比較強壯的演員,普通人光拎著這把槍趕路,就能給累趴下。
白奎因按照漢娜的指導,將BAR勃朗寧自動步槍斜抱在懷裡,進入了試鏡室。
他的這個舉動立即引起了斯皮爾伯格的注意,臉上露出一絲不可查的微笑。
這個動作說明,白奎因特意瞭解過手上這柄武器的歷史,這在年輕演員中太少見了,他們也許會為了一個二戰的軍人角色去學習當時軍隊的禮儀和動作,去了解一些當年流傳的詞彙和名人,但詳細去了解一件武器的人並不多。
拿到這件武器的演員並不少,但因為劇組特意選擇了沒有支架和把手的型號,以至於年輕演員們大多不知道如何正確手持這支武器。
有人因為其過於沉重而倒提著槍托,有人握住槍管和導氣管,最不靠譜的是一個傢伙竟然平端著武器進門,將槍口指向他人。
這種毛躁的傢伙,斯皮爾伯格隨便問了個問題,就把他趕走了。
這支老槍和現代槍械完全不同,總長度達到了1.1米,槍管超長,重心靠後,因為其過於沉重,很難靠單手握住中段的護手板來拿穩這支槍。
白奎因的手大,力量也足夠,但是他經過了漢娜的訓練,知道單手握護手板不是正確的持槍姿勢,斜抱在懷中,並且右手握住槍身和槍柄的銜接處,才是正確的姿勢。
儘管有些彆扭,但能隨時轉為持槍戰鬥的姿勢,這些細節,都是二戰士兵們,用生命總結出來的。
而且BAR勃朗寧自動步槍還有一個缺陷,它的槍管散熱慢,為了避免被槍管燙傷,手不能接觸槍身中段,沒有真正使用過它的人,是很難理解的,一個細節就說明了白奎因做了充分的準備。
試鏡剛開始,白奎因的帶妝形象和敬業的精神,便讓斯皮爾伯格很滿意。
隨後的時間裡,白奎因和試鏡導演進行了一段表演,正是理查德·萊本因為醫護兵的犧牲,而鬧著要脫離隊伍,不去冒險救瑞恩的那段戲。
白奎因的表現,令斯皮爾伯格頻頻點頭,認為白奎因抓住了角色的心理,在海灘登陸時勇猛無畏的理查德·萊本之所以會在這時違抗命令,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害怕了,不是害怕戰鬥,而是害怕自己會犧牲得毫無意義。
到目前為止,白奎因的試鏡都可謂是完美的,於是進入了最後一個環節:問答。
製片人馬克·戈登似乎對白奎因很滿意,在確認了能否契合拍攝時間,能否去英國參加拍攝等例行問題之後,特意詢問了白奎因是否願意降薪出演。
白奎因的兩百萬報價,是不久前劇組和經紀人麥克·科克聯絡時,麥克報出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