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選角(第2/3頁)
章節報錯
“我接到A級大製作的試鏡邀請了!”
“哪一部電影?女主角嗎?”白奎因打心眼裡為女朋友高興。
“《蝙蝠俠與羅賓》1.6億大製作,我是女配角,蝙蝠女!”
女經紀人利茲·米勒趕緊糾正,“只是試鏡邀請,競爭這個角色的女星很多呢!其實我們還有別的選擇……”
白奎因從利茲·米勒的眼神和欲言又止的話語猜到利茲並不支援莎拉參與這個專案。
“其他選擇是什麼?”白奎因抱著莎拉坐到沙發上,試圖參與到兩人之前的討論中。
莎拉卻伸手揪住白奎因的耳朵,說道:“又忘了嗎?你答應過不干涉我的工作的!”
白奎因有些尷尬,不久前兩人才吵過一架,立下了互不干涉對方工作的約定。
這還要從《吸血鬼獵人巴菲》的續約說起。
白奎因認為莎拉和韋登一口氣簽了七季的《吸血鬼獵人巴菲》是一種短視行為,會把自己束縛在一個形象裡面,而喪失更多的機會。
算起來,莎拉目前的定位還是青春偶像,觀眾受眾以青少年為主。
劇集剛和FOX簽約的時候,由於FOX一貫的保守作風,導演兼編劇的韋登不得不對第一季的劇情做出一些修改,以適合FOX觀眾的口味。
莎拉的角色巴菲,打鬼,打惡魔,打惡靈,卻因為角色設定年齡只有17,還未成年,不能有太過性感的畫面,感情線只能止步在互有好感的小曖昧。
白奎因經歷了兩部電影的籌備工作,思維方式已經變成製作人的角度。
在他看來,“巴菲”就是個標準的青少年偶像角色,如果七季拍完,莎拉除非去文藝片裡脫光光,否則大眾已經形成的刻板印象,會讓那時候二十五歲的莎拉根本接不到符合自己年齡的角色。
但莎拉卻希望把能抓到手的東西都先握住,現在考慮那麼遠根本沒用,將來什麼情況都還不知道呢。
因此兩人吵了一架,冷靜下來之後,相互約定不干涉對方的工作和事業。
現在莎拉一句話,就把躍躍欲試想要給出參考意見的白奎因給堵住了。
利茲·米勒趕緊說道:“莎拉,讓QB提提建議唄,最後拿主意的不還是你啊。”
有人架臺階,倔強的莎拉也只好同意,說道:“另外一個角色是女主角,是個科幻電影,號稱大製作,實際上主要成本都在特效,而且試鏡時間也有衝突……”
利茲補充道:“那部電影叫《星河戰隊》,是五十年代出版的《海因萊因的少年》系列科幻小說中的一部,迪士尼旗下的試金石影業製作,預算一個億,不過大頭確實都會花在特效上的,他們邀請的都是年輕演員,沒有能單扛票房的明星。”
由於白奎因從來就沒啟用過關於莎拉的記憶碎片,他真不知道未來的莎拉扮演過什麼樣的角色,這個建議也不是很容易給的。
莎拉的態度很明確,《蝙蝠俠與羅賓》大製作,和大牌明星合作,儘管只是女配角之一,但也很好啊。
利茲·米勒可能是擔心《蝙蝠俠與羅賓》的競爭過於激烈,希望選個比較穩妥的《星河戰隊》。
蝙蝠俠系列的前三部,口碑和票房都很好,儘管大家都知道這一部蝙蝠俠和一手打造這個系列的蒂姆·伯頓沒有關係了,但導演喬·舒馬赫依然是第三部《永遠的蝙蝠俠》的導演。
好萊塢相信續作,有前作的口碑,續作至少不會大撲。
《星河戰隊》既然以特效為主,演員發揮的空間可能不大,即便是女主角也有可能成為特效的陪襯。
熟悉莎拉脾氣的白奎因,簡單權衡一下利弊,還是建議莎拉去試試《蝙蝠俠與羅賓》,而且可以在她被青春偶像形象固定下來之前,先積攢一些大製作的資歷和人脈。
既然支援女朋友,白奎因也不能僅僅在口頭上說說,立即當著莎拉和利茲·米勒的面打電話給哈維,探聽這部電影的情況,幫著尋找能夠決定選角的關鍵人物。
“嗨,QB,我的小朋友,我看到你的MTV了,老實交代當時你一定要分一部分《邦妮和弗雷克》的錄影帶發行收益,是不是就想到這個辦法了,用歌曲再帶一波熱度,昂?”
哈維雖然說話嘻嘻哈哈,但依然表達了問罪的態度。
白奎因只好解釋是自己摳門,為了節約MTV製作費用才用的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