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五出詢價(第3/3頁)
章節報錯
&ny life》他聽過,另一首改編弗蘭克瓦力的歌曲他也在電影裡聽到過,一開始他以為是別人的創作,但如果白奎因的創作能力屬實,麥克·科克判斷白奎因發片之後至少能算得上二流的搖滾歌手。
別看是二流,那也要有幾首白金單曲,或者一張金唱片,才能在搖滾歌手裡號稱二流。
那該是多少代理費啊,麥克·科克感覺天上在莫名其妙在掉錢。
電話說不清楚,麥克·科克決定明天一早就從拉斯維加斯的《空中監獄》片場趕回洛杉磯。
……
後面的日子裡,白奎因一邊拍戲,一邊等待除了環球意外的“五大唱片”的報價。
不得不承認,有利可圖的情況下,CAA的效率高得驚人,只兩天的功夫,白奎因的兩首歌灌錄的CD就出現在“五大”的決策人的辦公桌上了。
華納音樂總裁羅伯特·莫爾加多隨便聽了一下白奎因的歌曲,看了看手下理查德·帕斯森提交的報告。
這個前副總統納爾遜·洛克菲勒幕僚出身的下屬,由於恩主的過早離世,從旋轉門出來之後,境遇一直很一般,要不是討得了總公司時代華納的CEO史蒂文·羅斯的歡心,又怎麼能讓他坐到這個位子。
“建議買入?”看完報告羅伯特·莫爾加多將其隨手一丟,幾頁紙從桌角滑落到垃圾桶。
買入時不可能買入的!
莫爾加多非常清楚現在自己應該做什麼,帶領華納和盟友們擊敗索尼和飛利浦倡導的MMCD制式,決不能讓索尼再次獲得新的媒體格式的話語權。
在DVD格式獲勝前,理查德·帕斯森只要在副總的位子上老老實實蹲好,領工資當米蟲就行,絕不能給他任何機會攫取權利。
莫爾加多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擊敗道格·莫里斯和其他11位華納高管聯合發動的“史無前例的叛亂”,這場鬧劇幾乎使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癱瘓,這種錯誤他絕不會犯第二次。
如果只是一個歌手,籤也就簽了,但是一家小廠牌是絕對不行的,那些碩鼠有可能將一個小傢伙餵養起來,然後過來和自己討價還價,這是有先例的。
寧願不要合作,也不能給他們可乘之機。
……
BMG在美國是靠“封臣”RCA唱片管理的,RCA的新任總裁鮑勃·賈米森聽完了白奎因的歌,靠在椅子上默默思考起利弊得失。
首先白奎因不是一個人,一支樂隊,而是一個小廠牌。
鮑勃·賈米森的前任才剛簽下了一隻搖滾樂隊Foo Fighters,用的方式也是簽下他們所在的小廠牌羅斯韋爾唱片。
鮑勃·賈米森完全可以依葫蘆畫瓢簽下白奎因的“大機器”,但是他將會遇到一個任何職業經理人都不願見到的局面,和前任的比較。
如果“大機器”的Fire&nb能夠勝過Foo Fighters,在上級看來是理所應當的,換你一個加麻大人來掌管美國分公司就是要你作出成績的。
&nb的專輯銷量不如前任找來的Foo Fighters,這麼一個從名字到風格都很像Foo Fighters的樂隊就會給自己留下一個政敵攻訐的把柄。
如果把它下放到下級廠牌,不考慮納什維爾分部和古典樂廠牌,RCA旗下的拿得出手的廠牌只有兩個,阿利斯塔和Jive唱片,相比偏重電子樂的阿利斯塔,擁有R凱利和艾莉雅的Jive唱片更為合適一些。
那就讓Jive唱片向CAA的中間人匹配報價吧。
鮑勃·賈米爾知道,讓自己“封臣”去接納新的“封臣”,能提供的待遇並不具備競爭力,但他清楚除了索尼唱片外,其實自己並沒有什麼競爭對手。
華納尚處於動盪中;百代無暇顧及美國市場;環球還處於被西格拉姆集團入住後的平穩期應該無心擴張;寶麗金在美國的業務都靠Def&n唱片撐著,而Def&n的長項在嘻哈樂而不是搖滾樂。
所以敵人只有索尼!
索尼會怎麼做呢?
此時的索尼音樂,總裁摩圖拉也在捧著白奎因的資料皺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