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未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年劉啟的母親生了重病,而恰逢聯合政府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地表不在宜居,如果想活下來,就必須進入地下城生活,但是名額有限所以要抽籤(大約是三個活一個)。
聯合政府釋出的危急法規定:危急情況下,逃生機會優先分配給年齡更小的人。
這也解釋了小劉啟及其監護人為什麼可以不抽籤就進入地下城。
劉啟的父親因為參加“火種計劃”要前往太空站工作,所以這個監護人的名額自動歸了劉啟的母親。
但劉培強考慮到自己妻子身患絕病時日無多,無法照顧四歲的小劉啟,於是將這個名額給了劉啟的外公韓子昂,忍痛放棄了妻子的治療。
這件事也讓劉啟對父親心生怨恨,當然也包括姥爺韓子昂,因為一來韓子昂沒有據理力爭保護好女兒,二來某種程度上他還搶奪了女兒活下來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劉啟一直不肯叫他姥爺,而是叫他“老東西”。
說到老東西,其實袁華有關這點在劇本上也做了一些小的修改,比方說,當時韓子昂死的那一Part,剛開始劉啟叫他老東西是沒問題的,因為他一直從小到大都是這麼叫的……
但直到最後還是一口一個老東西,連一聲姥爺都沒有,說真的聽著就有點刺耳了!
反正前世他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這段明顯是有問題的,所以這次寫劇本的時候就把這裡改了。
起先劉啟還是習慣性的叫老東西,但是意識到韓子昂真的再也見不到的時候,一聲“姥爺”還是情不自禁的脫口而出……
劉啟這個角色之所以不討喜,這一Part其實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減分,讓人覺得此子生性涼薄,是個捂不熱的白眼狼。
話說回來,劉啟這個角色之所以那麼不討人喜歡,倒也不是說角色真的有那麼大的問題,主要還是屈楚瀟沒演好,另外本身形象氣質也不太好。
其實劉啟是很典型的傳統型影視劇男主角,先有分歧,後有理解,對映成長,把生活軌跡融入故事情節裡。
單親家庭,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由姥爺帶大的留守兒童,長成叛逆小夥其實在生活中相當常見。
老人教養孩子,溺愛早已是家常便飯,再加上韓子昂出於對於女兒的愧疚,可能也會對外孫格外縱容。
未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打個更形象的比方,你小時候母親得了重病,因為家裡實在窮的沒辦法,你爸做主就不治了,然後母親病逝,父親出門打工一連十七八年都沒回過家一次,只留下你和唯一的親人姥爺相依為命……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最後沒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實就算不錯了!
幼年的劉啟必然無法成熟的理解“父親是為了他好才讓他的姥爺帶他去的地下城,而不是病危的媽媽”。
即使在他成年過後,這個事情也像一粒種子一樣,在他的心裡深深的紮根了。
觀眾當然可以帶著上帝的角度去批判劉啟沒有大局觀,不成熟,但是電影裡刻畫的劉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長成的樣子,他所有的行為舉動,和整個童年帶給他的故事線緊扣在一起。
回顧劉啟的經歷,他的叛逆都能被理解,姥爺和父親的離去令他真正成長,地球雖然停止了轉動,但是時間還在繼續。
在全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前,個人的悲喜似乎不值一提,人總會犯錯,只是有的錯誤代價太大,明知無法挽回,卻又只能繼續前進。
這種成長型男主,角色一般來說一個模子,傲慢,叛逆,愛裝逼,有暴力傾向……但全力保護妹妹體現了心底最柔情的一面。日漫多用於不良少年,偶像劇一般是霸道總裁。
這類角色是可以演的很可愛討喜的,全看個人造詣。而相對來說,袁華在演霸總和不良方面,不敢說自己是權威,但起碼先天條件也不輸誰,另外在相關型別表演經驗上,也可以說是駕輕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