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的最大競爭對手當然是鄧朝,前世這一屆影帝就是他。但袁華相比鄧朝而言,還有一個隱性優勢:

《無名之輩》是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但《烈日灼心》上映於15年8月27號,已經上映兩年多了!

為啥它都上映這麼久了,才來報名參選金雞獎呢?

很簡單,因為上一屆金雞獎是15年9月19號舉辦的,《烈日灼心》上映的時候,第30屆金雞獎的終評都已經塵埃落定了!所以只能順延到下一屆……

但問題是,《烈日灼心》由於已經上映整整兩年了,導致不少觀眾對於電影裡面鄧朝的出色表現已經有一些模糊了!

再加上這兩年來鄧朝上映的片子,譬如《惡棍天使》(4.3)、《美人魚》(6.7)、《從你的全世界路過》(5.3)、《乘風破浪》(6.8)……幾乎都是口碑比較一般的片子,讓他飽受詬病。

再加上受《跑男》的影響,鄧朝的形象逐漸和搞笑、神經質深度捆綁,導致觀眾對於他的初印象已經完全被現在的形象所覆蓋,因此某種程度上拉低了大眾對於他演技的客觀評估。

公允的說,他在《烈日灼心》裡的表現絕對是影帝級的,但是畢竟電影上映時間稍微有點長了,再加上近年演了兩部爛片,導致他目前的口碑不太好。

反觀《無名之輩》是今年上映的,目前大部分觀眾還對情節記憶猶新,再加上袁華近年來佳作頻出,有口皆碑,所以說之前公佈這次最佳男主角候選大名單之後,袁華獲獎的呼聲比鄧朝要高得多!

這種社會輿論對於獎項的評選結果有沒有影響呢?那毫無疑問肯定是有的……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社會影響。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受到他人的影響,比如,你原本不同意的一件事情,因為權威人士的一句話,而變得贊成;你在一個陌生的情境中,會不自覺地觀察模仿他人。其實,使我們做出這樣行為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影響。

那評委也是人,當然會受到其他人看法的影響,評委要評審上百部片子,那總不可能挨個全部都看下來,人家也會有思維惰性,偶爾也會跟風隨大流。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逆反心理,刻意標新立異搞“大熱必死”。

正當袁華胡思亂想之際,寧婧和張鐵霖一頓插科打諢之後,終於到了揭曉結果的時候:

“第三十一屆華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授予——”

大螢幕上拍了五個分鏡頭給到鄧朝(烈日灼心)、袁華(無名之輩)、馮曉剛(老炮兒)和塗門(告別)。

因為廖帆(師父)沒來,所以說導播用一張半身照代表他,而且這張照片居然還是黑白的,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搞他。

寧婧微笑著拿起頒獎信封環顧一圈,賣足了關子才一字一頓讀出結果:

“《無名之輩》,袁華。”

“喔~”,身後響起巨大的尖叫歡呼聲,人群一下就沸騰了!

是我嗎?我得獎了?不是鄧朝?

袁華感覺腦子裡嗡的一聲,深吸了一口氣稍微平復了一下,興奮和激動如同決了堤的洪水,嘩啦啦地從他的心底傾瀉了出來,這一刻他再也無法隱藏原有的那份鎮定了。

袁華在周圍人的推搡下晃晃悠悠站了起來,像是喝了清醇的酒,眼裡噴射出燦爛而快樂的火花,嘴角也不自覺的勾起,一陣醉人的愉悅浸透了他的心。

“恭喜!”

“謝謝”

袁華甚至感覺腳底有點輕飄飄的,機械性質的和周圍的鄧朝、馮曉剛、於東、文璋等人擁抱,接受他們的祝福,嘴裡謝個不停,然後轉身一邊調整呼吸,一邊走向舞臺中間——

“評委會評語——袁華在影片《無名之輩》中的表演,從外形和內心兩個層次,進入人物的狀態和心理世界,以獨特細膩的心理刻畫,精到細緻地將胡廣生孤獨、壓抑、自卑、倔強的人物形象呈現出來,體現出了很強塑造角色的功力,特授予最佳男主角稱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