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口碑收視飆升,老戲骨飆戲火花四濺!”

“破8!《人民的名義》完美收官,平均收視3.661創造歷史記錄,袁華成最大贏家。”

“《人民的名義》迎來大結局,單集收視率最高7.47創十年新高,連春晚都慘遭秒殺(17年春晚平均收視7.331)。”

“華章影視再度提前鎖定年度劇王,袁華豪擲2.2億買斷《人民的名義》五年版權,足見眼光和魄力。”

“反腐題材與當今高壓反腐交相輝映,《人民的名義》一經播出,口碑爆棚、火遍全國。該劇的熱播,標誌著沉寂了十年的反腐題材電視劇高調復甦。”

“開播前誰想到《人民的名義》這種反腐劇能爆?還能收視破七,全民大熱成就十年劇王?真有人能事先預見麼?那就必須來盤點一下,那些年袁華壓寶大爆的那些影視劇了!”

……

劉天仙興致勃勃一條條的翻看新聞,因為《人民的名義》昨晚迎來大結局,所以現在基本上各個推送頻道頭條都是《人民的名義》相關資訊。

當然也沒少提到主演陸逸、編劇周眉森、導演李路、總監製袁華等人,尤其是袁華“慧眼識珠2.2億買斷5年版權”這一Part最為人津津樂道。

劉天仙捧著手機眉飛色舞的說:“咳咳,聽我給你念一段兒啊……時局處於國家高壓反腐環境,沒有人敢於觸碰敏感題材——

而《人民的名義》逆世而生,要麼被槍打出頭鳥,要麼一飛沖天,感謝最終成為了後者,帶給了我們一次酣暢淋漓的視聽盛宴。

犀利的臺詞,緊湊的劇情,神秘的政治主題,實力派演員的賣力演出,這一切無疑迅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官場的陰謀權術、爾虞我詐,就兩個字,過癮!

演員不選貴的,只選好的。情節只要最真實的,劇情只要最緊湊的。據說總監製袁華在劇組資金鍊即將斷裂的危急關頭豪擲六千萬救場,只為結合時局傳遞正能量。

經典總是離不開用心鑄造,感謝每一位為影視事業付出的人。向一心做好劇的相關從業者致敬,向傳遞正能量的人致敬。”

袁華笑呵呵的等她讀完,趕緊倒了一杯茶奉上說:

“喝口水吧,差不多得了,你再念下去,我人都麻了!多少有點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覺……”

此時鄧侖和熱笆早已殺青回國,現在劇組主演這邊基本也只有袁華和劉天仙,沒了眾多耳目監視,現在兩個人也無需遮掩,私下每天待在一起的時間更長……

不過,快樂時光總是短暫的,這部劇明天即將殺青,如膠似漆的小兩口也該各奔前程了。

劉天仙接過來小呡了一口,亮晶晶的眼睛看著袁華說:

“你真的早就預測到這部劇的收視率有這麼好嗎?”

“嗯”,袁華理直氣壯的點點頭。

其實我這不是預測,我是親眼看到的……

如果別人這麼說,劉天仙只當他吹牛,但這話從袁華嘴裡說出來,又感覺莫名的使人信服。

“我現在都不太敢相信,這部劇的收視率居然這麼誇張!倒不是說不相信你,只是感覺有點不太真實,這部劇為什麼會火成這樣呢?”

袁華摸了摸下巴邊想邊說:“首先肯定是尺度大,題材敏感吸引眼球;其次陣容好,從導演到編劇再到一眾老戲骨堪稱兵強馬壯——

再然後就是國內該題材長期空白,也可以說題材新穎;最後一點就是響應黨和國家的文藝方陣——反腐倡廉,使得這部劇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關注和支援……天時地利人和全齊活,自然就勢不可擋了!”

任何一部年度大熱門影視劇,都是天時地利人和多個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絕不僅僅是劇本紮實,卡司強大,可靠的幕後製作團隊和好的播出平臺就一定能行的……

就比方說播出時間和《人民的名義》僅差了不到一個月的《白鹿原》,這部劇口碑也很好,甚至豆瓣評分比《人民的名義》還高一些,同樣一水的實力派,況且名氣也要更大一些——

然而我們都知道這部劇撲了,但去掉場外因素,即便是在它還沒有下架整改之前,4月16號該劇首播收視率也只有0.654和0.532,而《人民的名義》首播收視率是1.523,這差距也很一目瞭然!

十年內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是《人民的名義》,票房最高的電影是《戰狼2》,首先它們肯定是精品毫無疑問,但如果說把它們排第一或者單列一檔,那恐怕也難以服眾。

可以說他們之所以能站上頂峰,也是和時局有很大的關係,恰逢其會迎合了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