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劉天仙竟然想看袁華女裝照片(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天的拍攝下午五點就準時收工了,因為按照和工會的合同,每天拍攝總時長不得超過六小時。
一天的拍攝結束之後,袁華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酒店休息。
雖然今天的拍攝時間並不算長,但整個人感覺比平常拍戲要更累,主要還是精神上一直高度緊繃,所以說人就更加疲憊一些。
每次開機的時候,就好像在腦海裡自動有一個倒計時,因為一旦超時,就意味著額外支出(罰款或者加班費)。
而且突然併入這種工會電影的拍攝模式,不管是導演還是他們這些演員,其實也還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磨合的過程,所以一開始自然不會那麼順利。
如果說站在袁華個人的角度來看,這種所謂的工業化拍攝流程,未免太過於一板一眼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準備清場開鏡,但拍攝區域還剩一個梯子要把它搬走——
要是在國內拍戲,場務也好,或者是說打雜的也好,誰離得近就二話不說直接給他挪到一邊去了。
但在這邊別人就不能隨便動,只能招呼讓道具師過來給它挪走,外人要是動了,道具師會不太高興,覺得你在搶他的活兒。
這個還能接受,最主要的就是欺生。
這個很正常,畢竟你一個毫無跟腳的外來戶,這裡肯定不會跟你有什麼人情可講,只可能一切闆闆正的按規矩辦事。
有可能大部分規矩客觀上確實是存在的,但他們自己不一定百分百嚴格執行,但是輪到這些外來戶的時候,那就一切都是按規規矩來,不打一點折扣。
說拍到四點就拍到四點,說拍十場就拍十場,多一場都不行。
至於磨洋工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幫老外一會兒一杯咖啡,不論幹什麼都是不緊不慢的,反正幹自己的活拿自己的錢,然後一到點就打卡下班。
國內肯定沒有人敢這麼幹,誰要是敢這麼幹,那就等於是自毀前程,名聲壞了就沒有人再給他工作了!
顯然這些美國人肯定不在乎這個,反正就是一錘子買賣,陳四成短期內也不可能說再來美國拍《唐探3》。
退一萬步說,即便再有華國劇組來這邊拍戲,也不一定會特地再找他們。
這些老外真的快把陳四成給逼瘋了,一天下來袁華聽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快快快!”或者“hurry up!”。
總的來說,第一天的拍攝談不上很順利,但好在計劃的鏡頭還是勉強拍完了,但很明顯大家都不輕鬆。
吃過晚飯之後,王保強又再次來到袁華房間對臺詞,反正白天下班這麼早,正好晚上就可以多排練幾遍。
人就是這樣,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居然能做到很多之前難以想象的事情。
比如說同樣的鏡頭,在國內拍可能得拍至少五遍,才能勉勉強強留下來一條能用的。
但是在這邊基本上撐死只能拍2到3條,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試錯,袁華他們能做的就只有減少失誤。
值得慶幸的是,就是這一次的主演團隊,基本上都是經驗豐富,而且演技有一定水準的演員,並沒有任何新人演員或者是說演技差的流量藝人,否則這一趟那真是災難!
隨著拍攝的進行,袁華他們才知道,原來交罰款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超時之後連交罰款的機會都不給,有時候人家就直接把攝像機拿走不讓拍了,任你怎麼說都沒用!
所以每個鏡頭都必須當成最後一次機會來拍,因為有可能這個鏡頭拍完,然後攝像機就被拿走了!
那樣劇組就沒有選擇,要麼就把這個鏡頭刪掉不要了,要不就只能這個鏡頭將就著用,沒有任何容錯率的……
感覺每天的拍攝都是在和時間賽跑,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都不能犯錯,小到每個細節都要掐到很準。
這樣的生活一天天的重複,基本上每天都是快節奏的拍攝,不論臺前幕後大家都一直繃著一根弦,就像一直被人掐著脖子,絲毫不敢鬆懈,也沒有一刻輕鬆。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而拍攝計劃仍然在有些不紊的向前推進,而此時袁華也接到了劉天仙打來的越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