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的來說,影版評價明顯是要比劇版更高一些,尤其是演員方面,彭玉暢和張子風受到了廣泛認可,趙金嘜也算可圈可點。

觀眾都很詫異於他們小小年紀,竟然能貢獻出如此精湛的演技,屬實相當難得。

劇版《快哥》雖然說口碑也不錯,但基本上好評都集中在劇集本身的節奏,劇情以及其他方面,對於演員的演技,提到的倒也沒那麼多。

當然,雖然說劇版演技方面沒有得到太多的讚語,但是吳壘、孫芊和周吔依然名氣大漲,吸引了不少粉絲關注,尤其是吳壘,上升勢頭強勁。

當然,這部電影可能賺多少錢倒在其次,最大的貢獻就是替袁華正名了!

彭玉暢因為這部片子聲名鵲起一炮而紅,演技也收穫了大眾的肯定。

除了他本人,袁華肯定是最高興的,因為以後總算不會再被人拿來打趣調侃了!

當然,這部電影成功的意義遠不止於此,作為華章影視征戰電影圈的第一槍,開局不可謂不驚豔。

雖然準確來說,其實《無名之輩》才是公司拍攝的第一部電影。

但是因為這部電影上映在前,所以說觀眾也就約定俗成的把這部電影,視作華章影視的首部試水電影。

即便是最近幾年相當氾濫的青春片,也能夠在華章影視手裡玩出花來!觀眾對此表示欣喜,紛紛為監製袁華點贊。

《快哥》不僅口碑上首屈一指,票房表現也相當亮眼,擔得起票房口碑雙收之作。

別看《快哥》的票房表現被《寒戰2》壓了一頭,但沒有人會因此而看輕他們。

畢竟兩部電影,無論是從投資規模還是演員陣容,都沒有任何可比性。

一邊是兩個首次擔綱主演的年輕新人演員,另外一邊是三影帝聯袂領銜+大牌客串,何況前者還是熱門電影續集。

前世《寒戰2》票房6.76億,但是作為一部警匪動作大片,而且聚集了眾多一線大牌,即便降薪出演,製片成本加宣發也妥妥的不低於1.5億……

賺錢肯定是賺的,但頂多也就是小賺,絕對談不上大爆。

其實這就已經不錯了,最近幾年香江電影普遍不景氣,好些大投資都是賠本的,能賺錢的屈指可數。

比如說去年上映,依然是由《寒戰》一二部的導演梁樂明+陸建清兩人聯手執導的相近題材電影《赤道》。

一樣是眾星雲集影帝聯手(張雪友+張嘉輝+王學祈),一樣是大投資,然而《赤道》製片成本+宣發2億,最終票房2.09億,那肯定是賠慘了!

《寒戰2》可以說已經算是將目前香江電影的頭面人物一網打盡,群策群力搞出了這麼一部年度鉅製。

但最終票房也只有六億多,全年排行榜堪堪排名第20。說明香江電影的確是式微了啊!

反觀《快哥》這部電影,製片成本2000萬+宣發3000萬,總投資5000萬。

如果說最終票房能達到五億的話,那這收益不曉得比《寒戰2》高到哪裡去了!

既然都是商業片,你說一千道一萬,總歸賺錢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