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目前公司攤子越鋪越大,多部影視劇同期開工,有些正在拍攝,還有些正在搞後期,總之急等用錢的專案也不少。

不過自從版權收入以及大量的廣告贊助費到位之後,袁華手頭也立刻闊了起來……

於是大手一揮又批下去5000萬的預算,確保這次《誅仙》後期特效製作資金充足,以免因為資金問題偷工減料,甚至影響了最終質量。

但即便如此,也只是將誅仙的總成本堆到3.5億而已,比起贊助費用還是略低一點。

等於說這部劇僅靠廣告贊助就已經實現回本,以後賣版權等於純賺。

如果將來電視臺二輪三輪,以及海外版權全部售出,再加上週邊收入,保守估計,這一個專案最少可以累計收入15億以上。

春江水暖鴨先知,資本市場永遠是最敏銳的,自從《誅仙》版權陸續落地,華章影視的市值也迅速膨脹起來……

在《誅仙》剛剛立項的時候,華章影視的市值才堪堪百億出頭,但截止電視劇殺青,目前已經有不少投資機構願意以300億的估值進行融資……

這個300億估值是什麼概念呢?

目前我國影視公司的帶頭大哥,萬達電影市場估值也才900多億,等於說華章影視已經接近它的三分之一了。

不過因為手握華章影視35%的股份,萬達電影最近股市也是一片火熱,因為這一重大利好,市值至少漲了五六十億,已經迫近千億大關。

如果說按照現在國內的影視公司市值排名,即便是把上市公司也算上,華章影視都能穩穩躋身前十之列。

目前華章影視市場估值,正好夾在光線傳媒和華策影視中間排名第九。在目前非上市影視公司估值中,僅次於華影股份屈居第二。

要知道,人家華影股份可是華影集團旗下最核心資產,擁有3條控股院線、4條參股院線、99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參股影院,近年票房收入接近全國票房總額的30%。

但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其實它目前的估值也就比華章影視稍高一線而已,甚至未來不排除被反超的可能性。

按道理來說,這樣一家企業,華章影視也是應該跟它沒有任何可比性才對,為什麼兩家公司估值其實差的不多呢?

原因非常簡單,並不是說公司越大就越賺錢,往往可能你越臃腫攤子鋪的越大,反而越不掙錢,虧損風險越高。

一家僱員上萬,重資產遍佈全國的房地產公司,市值被一家幾十號人的遊戲公司吊打,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再者說了,華章影視是民營企業,他只需要算經濟帳就行了,但凡不賺錢的影視劇,他肯定不會拍。

但是華影股份就不一樣了,人家是國企麾下大將,多數情況下還得算政治帳,即便是明知道不賺錢,但該拍還是得拍,該放映的還是得放映,這就沒辦法了。

這種情況可以理解,但是投資機構和股民,多半不會拿自己真金白銀的鈔票去“力挺支援”,這也是人之常情。

現在雖然有很多投資機構迫切的想要讓華章影視融資,但是袁華已經不打算再接受新的融資了!

融資的目的是為了籌措資金,但現在華章影視現金流充足,資金鍊非常健康,袁華為什麼要融資稀釋自己的股份呢?

等到上市募資的時候,直接一步到位不好嗎?

也不是說公司一定要是融資幾輪才能上市,你甚至一輪都不融,直接上市募資也沒什麼問題。

就比如說前世正好也是今年IPO的華影股份,16年7月20日在上交所上市融資6億美元,擬發行不超過4.67億股份A股股票。上市後華影集團擁有的股份將從現有的93%降至67%。

不難看出,人家基本就沒怎麼經過融資,直到上市之前,華影集團依然牢牢的控制九成以上的股份,直到上市才放出大量流通股……

當然,華章影視上市還是要上市的,畢竟一直吃獨食肯定是不行的,總得放出點甜頭給其他人嚐嚐味道,否則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啊!

其實自從袁華14年回國,正式接手華章影視運營以來,就一直在籌措準備著上市的事情……

特別是沈莉新官上任之後,因為她之前就一直忙活貓眼娛樂上市的事情,屬於輕車熟路,幫忙梳理整頓,查缺補漏,幫著又向著IPO邁進了一大步……

目前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而且公司已經正式提交了IPO申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可能會在明年夏天正式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塊A股。

本來袁華也有考慮過,要不要放在港交所或者是納斯達克上市,但是考慮到未來幾年的國際形勢,最好還是放在A股比較保險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