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將軍想到了個更好的辦法,他的方法是把最粗的那種竹子砍成竹筒,用黏土包裹住,然後放在製陶的轉盤上拉坯再放進爐子裡燒,這樣瓦片的表面會更光滑。

潘達聽後一邊想把高將軍舉高高,一邊想用後掌在地上扣個出個房子。

一個野人小孩竟比他還聰明,這誰受得了!

飛魚部落的人們接下來的工作是幾個步驟同時進行。

一部分人去採石灰石回來煉成蓋房子用的石灰;

一部分人繼續做泥磚;

一部分人要去砍筆直些的樹回來做橫樑,還要砍竹子回來做瓦條;

一部分人採黏土回來燒製瓦片;

還有一部分人在大魚塘邊蓋個大房子,這座大房子大熊管它叫學堂。

在潘達與高將軍的指揮下,人們第一步要用繩子測量挖好地基;

第二步是撿來石頭鋪在地基裡;

第三步是到河邊撿來小顆的鵝卵石,放進石灰與黏土混合攪拌製成土製版混凝土澆灌進地基的石縫裡,並用木板把表面抹平;

第四部是用泥磚在地基上砌牆,高將軍做迷你房子有了經驗,親自教人們如何砌牆。但真正的砌牆與迷你牆可不一樣,很容易砌歪。

除了要人們不斷用目測更正外,高將軍在潘達的指示下拿來了細繩子測量,每砌一層泥磚就拉一次繩子。

但這樣只保證不會歪,但不能保證牆體整體會傾斜,人們把牆砌到一人高時就明顯有些傾斜了。

這就難倒了高將軍,他想了好久都沒能想出辦法。

好在潘達想出了辦法,前世時小時候他會去圍觀別人蓋房子,發現建築工人除了拉繩子,還會用繩子綁個小石頭,另一頭綁根大釘子壓在正在砌的牆最上面吊下。

當時潘達不知人們為何那麼做,現在他想明白了,吊下的繩子肯定是垂直的,那麼做就是在測量牆體垂直度。

簡單的繩子就能讓人把一面牆砌得規規整整,潘達不得佩服人們的智慧,他再利用前世時人們的智慧教會野人砌成一面規規整整的牆。

這大概就是傳承吧……

第五步是用竹子製作人字梯,畢竟房子要蓋得很高。

第六步是放置橫樑,透過拉線,也同樣能讓橫樑放置得規規整整。

第七步是卯上瓦條,沒有釘子,只能在橫樑上挖個卯口將瓦條錘打進去,再用繩子綁著更固定一些,也很結實。

第八步是鋪瓦片,鋪好瓦片潘達還讓人拎水桶上去澆水,檢視有沒有漏水的地方。

第九步是安裝窗子,學堂開了很多窗,為的就是採光好。

窗子安好後就完成了,學堂不需要做門板。

完成了一項大工程,人們都興奮地圍著學堂看,還到處亂摸,就被潘達喝止了。

畢竟這是野人們搞出來的簡易的房子,雖然蓋這房子用的是還算堅硬的泥磚和石灰與黏土的混合物,但潘達總覺得一陣大風吹來會把房子吹倒。

所以他要等牆體泥磚之間的石灰黏土混合物徹底幹了硬了才讓人進去。

潘達打算讓人用純石灰把新房子的牆體抹上一遍,白色採光好,畢竟這是學堂。

蓋好了學堂後,潘達就暫停了所有人手頭上的工作,因為農作物的育苗工作已經完成,接下來該種田種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