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媖看著柏家寨這一片山地,腦子裡各種規劃。

想了很多。

山地種糧和田地種糧,那畝產根本不能比。

其實要說山地種植,種果樹要比種糧食更好。

一是山地土層薄,水分存留少,養分一少,種糧食產量就上不去。但種果樹就不一樣了,因為樹的根比莊稼的根深,扎地扎得牢。

二是種果樹的經濟效益比糧食更高。

但現在吧,大家飯都吃不飽,誰吃水果啊。

那是盛世年景裡,大家腰包鼓得沒地花的時候,吃著玩的。

要說這山地吧,也不值錢,除非底下有礦。

她之前所處的年代,承包一畝山地還補貼好幾百呢。現在這朔朝吧,人少地多,就算開荒也沒人開山地的,外面的地都沒人種,更何況山地。

蘇青媖覺得有錢了她得再買點,或山地或田地什麼的。

有錢就買房買地,應該沒錯。

只是吧,現在還是得想想怎麼把產量提上來。

說是種糧,但產量能得多少,她是真的沒譜。

朔朝現在糧食畝產普遍都低。在沒有殺蟲劑,沒有這個肥那個肥的情況下,想提高畝產那不亞於搞場革.命。

只能進行輪種套種。同樣的一塊地,拼種植輪次,來拔高總體畝產。

按這些寨所處的地域環境,稻是肯定要種的。

蘇青媖根據地勢水源情況,安排了幾種稻,有水稻、旱稻、糯稻。

山腳下,有水澤的地方就種水稻,山坡上,水源不足的,就種耐旱的旱稻和糯稻。

等秋天收了稻,她準備接著再種一茬冬小麥。

麥和稻的生長季節不同,只要安排得好,是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後種麥,夏季收麥以後插秧,同一塊田實現一年兩熟的。

她記得《吳郡圖經續記》裡有記載:“吳中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割麥後種稻,一年兩熟,稻有早晚。”

而且在陳旉的《農書》和王禎的《農書》裡都有說稻麥兩熟制。

那麼就證明,南方地區早在唐宋時期就有試驗過稻麥兩熟制,並取得成功了。

幹了!

先把這春稻種出來,秋小麥立刻跟上。

忠寨主不明所以地看了她一眼。

本來和他一起好好地站在那裡,看著柏家寨的層層梯田,他心情正爽著,想哼個曲子來著,就被會長一驚一乍地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