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快下來洗洗。”呂博承招呼著兩個兒子進帳。

呂博承父子三人走後,蘇青媖日子清閒了許多。想起海州的事,便決定也做些什麼。

上次在勒山村見到的乾貨,大多都是曬制,醃製的,魚大多都是做成鹹魚,而孩子們挖的蛤蜊也被當成不值錢的海貨。

讓蘇青媖覺得有些糟蹋東西。

蘇青媖聽說裴置已經以軍需處的名義在海州城裡開了一間鋪子了,專門收海貨。

但徐州這邊的鋪子還沒動靜。

蘇青媖便到街上轉了一圈,轉手就買了一間二層樓的鋪面,準備以後專門用來賣海貨。

但她上次在海州看到的產品太過單一,二層樓面賣幾個貨品,有些大材小用。

便又寫了十來種海貨的做法,讓項尚帶人去海州開一間做坊,收新鮮的海貨,再把它製成乾貨,及各種醬。

蝦蟹脫水即死,上岸就烘烤做成即食的海蝦,或是蝦乾或是剝了殼做了幹蝦仁,或是做成醉蝦醉蟹,或是做成各種蝦醬蟹醬。

魷魚就烘烤做成各種即食的魷魚乾,魷魚絲。扇貝就把肉挖出來做成乾貝,海螺和蛤蜊也把肉挖出來,曬制烘烤了成乾肉賣。生蠔也製成蠔幹,或是熬成蠔油。海帶紫菜也都寫了做法。

項尚帶著人先是在海州城裡開了鋪子,後又緊鑼密鼓在勒山村附近買了一塊地,建成作坊,後又僱了當地不少人,來作坊做工,趕製各種海貨。

每天只要海邊的新鮮漁獲上岸就去收購了來。附近漁民們打上來的漁獲都不夠賣的。項尚都全數收了去。

作坊建得大,收上來的量遠遠不夠,項尚又帶著人沿著海岸線到各村去收。

導致各漁村海貨一打上岸都不用挑去城裡,紛紛停船到勒山村這片海域,上岸就賣給新更作坊。

勒山村已隱隱要成為一個漁港了。

勒山村長見才沒過多久,又見到那天的小公子不說,招了他們的青壯說要建什麼海軍,每天訓練半天,就吃上公糧了,心裡正高興。

哪知更大的喜事還在後頭。

村子附近又建作坊了,還是上次那些貴人來建的。

每天打上來的漁獲,都賣得淨光。

勒山村民拿著沉甸甸的銅板,心裡激動不已。見十幾裡遠的村子都來賣漁獲,心裡急得不行。

人家作坊都建在自家門口了,這錢還掙不到?

窩火啊。

村長便跟村民商量起買漁船的事來。漁船要買,還要多多的買,小漁船換大漁船,跑得遠些,爭取每天多打些漁獲。

跟鄒村長這樣打算多買漁船的村子可不少。

現在一個月賺的就是過去幾年掙的,這還不趁著這大好的機會,多掙些啊?萬一哪天這種好事沒有了呢?

海州的海產生意做得風風火火。徐州蘇青媖買的鋪子裡,也很快鋪上各種海貨,品種是越來越多。

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徐州的百姓來採購。

隨著海州送來的海貨越來越多,蘇青媖開始想著怎麼把海州的這些海貨運出去。

本地的消耗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賺鎮海本地百姓的銀子,就跟左口袋出,右口袋進一樣,沒什麼成就感,還是要把生意做到鎮海外頭去。

正琢磨著,許少嚴就找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