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婆婆很開明,一聽夫人要請她兒媳婦去當女先生,高興得很,很是支援,把兩個孩子接了過去,只推著嫻娘到蘇青媖那邊領活。

而顧宏德那邊也把男先生招好了。

本想招三個,但有五個很是符合條件,蘇青媖統計了報名的學童情況,估計四十五個寨得有上千名學童。便把五位符合條件的男先生都留下了。

加顧宏德總共九位,如果上千學童,這九位先生怕是還不夠。不過山裡會認字讀過書的人本來就少,能挑出這九位先生也不錯了。將來忙不過來再慢慢找。

接下來就是書籍的事。

蘇青媖叫來九位先生,問了他們關於教材的一眾事體,大家商量了一番,還是決定從三百千開始教起。

蘇青媖之前送青楊去私塾,對時下的私塾學館教育也做了一番瞭解。

時下的蒙童,還是從認字開始。從最開始的“三、百、千”、到《名賢集》、《神童詩》、到《五言雜字》《七言雜字》等等。這是第一階段,先是識字教育。

這個時期的教育,或者說書籍,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句子短,整齊,四聲清楚,平仄互對,音節易讀,而且字很大。

即使不很聰明的孩子,也很容易讀,琅琅上口,很快就讀熟了。

而句子讀熟了,字也就記牢了。

這個階段充分利用漢語、漢字單音、四聲音節的特徵,充分發揮了孩童時期記憶力強的特點,也充分規避了孩童時期理解力差的缺點,避免用晦澀難懂的知識,導至孩童厭學。

這個時期主要是突出孩子們記憶力的發揮和鍛鍊,達到強識強記,達到識字認字的目的。

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識字教育,第二個階段才開始進行讀書教育。讀熟背誦及理解。便是《四書》、《五經》這些書籍。

與幾個先生達成共識之後,蘇青媖便想著這些“三百千”從哪裡採買。

這年代的書籍還是挺貴的,而且她一下子買這麼多,量大,得找大的商家去幫忙拿貨才行。

蘇青媖還在思考找哪裡購這麼多書籍,是不是要向乾爹求助的時候,丁掌櫃就找上了她。

“蘇娘子又給山裡做了一件好事啊。丁某佩服至極,蘇娘子的高義在下自愧不如。”

“丁掌櫃言重了,只不過是看一堆孩子們在家裡無所事事,年紀小的也幫不上家裡什麼忙,想著把他們集中到一起認幾個字,不至於做個睜眼瞎罷了。”

“丁某佩服蘇娘子的高瞻遠矚,以後越地在越王的治理下,一定會欣欣向榮,一定會需要不少人才,蘇娘子培養好了這些學子,還怕越王缺人用嗎。蘇娘子現在成了越國郡主,這是實實在在為越國謀百年大計啊。”

啊,她沒想那麼遠啊。

就是山裡大人在忙,孩子們沒人管,在山裡撒潑打滾,她看不過去罷了。

“丁掌櫃過譽了。今日來……”被他誇得都不好意思了。

“丁某聽說蘇娘子在為學童們的書籍發愁,李管事得了訊息,命人送了口信來,說我永豐號願意幫這個忙,幫蘇娘子把學籍採購了,而且只收成本費,不賺蘇娘子一文錢。”

這麼好?這麼高風亮節?

蘇青媖看向他,面色不動。

“李管事說了,這幾年跟蘇娘子合作很是愉快,我們永豐號因為這大青山,也賺了不少錢,成了數一數二商號,也想著能回饋山民一二。”

蘇青媖定定地看著他,丁掌櫃被她看得心裡發毛,但也不露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