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跟大家說一聲,如果有時間有餘力的,想養就養,我沒有意見。”

凌秦氏很高興,這樣她也能養些雞了,便說道:“好的,那我回頭就跟大家說。”

轉眼,蘇母帶著魯氏已是把小雞苗的窩做好了。

小寶和丫丫小姐弟倆,天天從蘇母那裡搶過餵食的活,把幾十只小雞苗照顧得周到得很。

喂水的活也不落下。吃什麼都會想到留給小雞苗子。

讓大人哭笑不得。

很快春茶便採完。蘇青媖便又讓大家剪茶枝扦插,種茶樹種白蠟樹。

去年佟氏等人養白蠟蟲養得好,得了許多白蠟,讓蘇青媖得了大幾萬兩銀子,也大手筆地給她們幾人分了紅。

所以這才一開春,佟氏等人早早就開始準備了。

聽說蟲種再多些,得的白蠟會更多,幾個人都不敢怠慢。

蘇青媖跟了她們幾天,見她們手法嫻熟,顯見去年已是養出經驗來了。

看來今年得的蟲種能翻好幾倍。

想到白嘩嘩的銀子能落進口袋,彌補她茶葉上的損失,蘇青媖心裡忍不住高興。回頭便收拾了好些吃用的東西送到這幾人的家裡。

勉勵她們。

得東家看重,讓佟氏等人信心倍增。

而蘇青媖安排了茶樹和白蠟樹的扦插,接著便又帶著人摸索著在竹林裡種上竹蓀,在各山洞裡琢磨起香菇的種植來。

仁州城的鋪子裡,各種醬賣得非常好。

去年冬天,哪怕有賊子不時搗亂,鋪裡還一月有二三百兩的盈利。

琢磨起種菌子,主要是蘇青媖想把山裡的資源利用上。

這利用上了,又不想看到哪一天斷貨,想看著它源源不斷的。

也沒經驗,蘇青媖就提了一個想法,讓跟著她的人去摸索。

菌子,大家都沒聽過能種植出來的。都是天生天養,大山裡找一找,就有。

蘇青媖知道菌子是能培育的,但她沒實操經驗啊。

只提了一個想法,便把大家勾得想把這事幹成。

天天在林子和山洞裡琢磨。

一堆人,把竹林裡的雜草灌木清除乾淨,只留下枯竹葉等腐物,給竹蓀擴大它的生長環境。

菌種不知道怎麼得,但可供竹蓀生長的地方大了,也許它的產量就上去了呢?

至於香菇,蘇青媖純粹是想著把那些山洞利用起來。

但郭氏等人聽了她的想法,卻覺得大有可為。天天都帶著人在山洞裡看光線,看風向。

都不用挖菇房,這一個個山洞就是天然的菇房啊。

要是種成了,得有多少香菇醬!

東家忙,那就由她們來做。

郭氏便讓人進山找了枯木,帶有香菇菌絲的,就扛到山洞裡養了起來。還分了班次,日夜有人看顧。

蘇青媖見她們幹得有模有樣,她便不管了。

因為冬麥要收了。

山裡種的冬麥,產量怕是跟外頭良田裡種的不能比。

但它耐旱,好活。又經過一冬雪水的浸潤,在大山裡活得好好的。在半山腰上,放眼瞧過去,黃澄澄一片,瞧著就喜人。

收割前,各寨主集中到集鎮的活動中心,大家一起統計各寨的畝數,及需要的人力。

統計好,蘇青媖便在新更寨的鋪子外面掛上需要麥農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