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隊的李管事很快就來了。

一來也愛上這種沖泡之法。

端了茶盞在手裡細細地看,又湊到鼻下聞了又聞。

“這茶香我喜歡。這沖泡法在旅途中最是便利。又是煮啊煎的都不夠麻煩的。”

蘇青媖一顆心落了地:“這茶葉李管事要嗎?”

“要啊,怎麼不要。”

說完看了看蘇青媖帶來的幾罐茶葉:“你炒的?”

“嗯。我之前學了一些,沒真正動過手。我可以把幾種炒茶法告知你們,你們找人去研究。”

“好好,那多謝了。那蘇娘子這裡的茶葉我們都收了。”

蘇青媖心裡一喜。

有些不確定:“我們山上可是好多野茶樹,連綿的青山,李管事,都吃得下?”

李管事跟裴大人對視了一眼,兩人都笑了。

蘇青媖實在是有些不能確定。

因為她知道很多朝代,茶都是官種官制官賣的。跟鹽一樣,如要販茶得有茶引。

在她瞭解的歷史裡,很多朝代的統治者是不允許私人之間,對茶葉進行貿易的。

官府還專門組織了針對茶葉走私的“稽查大隊”,嚴查茶葉私販。

唐律中就有規定:販賣茶葉3次,而且累計超過300斤的走私人員,當以死刑論處。

很多茶園都由朝廷在全國設立,就比如宋朝,在全國就設立了十三個茶葉種植園。

在歷史長河裡面,各朝各代控制了茶葉的專營,因為要利用茶葉與外族進行交易,好換回馬匹。

茶馬交易,是官府與遊牧民族之間貿易的主要內容。

有書記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因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法。”

所以,“彼得茶而懷向順,我得馬而壯軍威”,是茶馬交易的真實寫照。

而遊牧民族為了得到茶葉,甚至不惜用戰馬這種稀缺資源來進行貿易。所以各朝各代對茶葉的交易歷來實行官營官賣。

其實蘇青媖在去年秋天採茶果時,她有想過茶葉的事。

但她不敢冒然動作。

朱元璋一個駙馬還因為私自販茶被賜死了。

所以呢,錢要賺,但小命要緊。

但轉念又一想,這是朔朝,對吧。而且呢,現在這種形勢下,皇帝都不知道誰在坐,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是吧。

誰讓她缺錢呢。

很缺。

走什麼私的,最賺錢了,是吧。

蘇青媖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她還有兒子要養啊。養個孩子不得花錢啊?

她手下還有那麼多人,這些人不要吃不要喝不要穿啊?都要向她伸手。

她能跟他們說,你們東家沒錢了,你們自生自滅吧。

能說嗎?

不能。

裝也要裝個有錢人的樣子。

蘇青媖想到這,看向裴念和李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