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就過了年。

等收到蘇青媖第二封信的時候,已是出了元宵,正月底了。

蘇青松抱了一個大大的包裹回來,蘇母蘇父和青楊青杏,大家激動地圍在一起看。

青楊得了那幾本書,高興地捧在懷裡,激動不已,眼眶裡都含著淚。

而青杏摸了又摸那些皮毛,都覺得身上暖和了不少。蘇父蘇母則是摸了又摸那些難得的山貨。

兩口子想起以前在橋頭村和在楓亭鎮的日子,心裡又是高興又是懷念。

蘇青松卻捧著那個金鈴鐺和二百兩銀票,沉默了。

蘇母還在看各種山貨,蘇父把目光從山貨上移了回來,看向青松。

“兒啊,你妹妹說讓你拿著這二百兩在城裡買個小院,咱一家人住過去,你是怎麼想的?還是這錢不夠?”

蘇青松搖頭:“錢夠的。現在城裡很多人都避到鄉下,避到別的地方了,城裡房子空出來不少,賣得不貴。這二百兩能買個好一點的三進院了。”

“那就好。夠我們一家人都住過去了。”蘇母一聽也是高興地很。

“妹妹和小寶孤兒寡母地在外面,我不僅沒有幫上她,還讓她替我操心。”蘇青松心裡有些難受。

蘇父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家人不說那兩家話。你妹妹自嫁了人,就跟開了竅一樣,頗有些生意頭腦。現在又收了山貨賣,她日子是能過得下去。她也是心疼你,心疼我們,才給你錢讓你買院子。你收下吧,那是你妹妹的一番心意。”

蘇青媖怕信落不到他們手裡,所以信上也沒多說一些別的。

只說自己秋天裡收了一些山貨賣,得了一些錢。現在住在山裡,日子還算太平。開春後會開些山地,種點東西。

蘇父聽了是很心動的。

他別的什麼都不會,就會地裡的活。

幹了一輩子地裡的活,現在閒下來,住在城裡,一起床就對著院子,一天活動的地方也都是在院子裡,渾身都不對勁。

若是可以他想去找青媖。

蘇母也勸他:“你妹妹給你的,你就收著吧。在城裡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房子,買一座大的,大家住過去,住得開,也都開心。”

蘇青松垂下了眸子。

他對家裡的氣氛不是沒有察覺的。

只是一邊是妻子孩子,一邊是父母兄弟。

他本來就是一個鄉下的小子,也沒太大能耐,憑著救了馬大人一條命,能在他身邊當個七品校尉,已是祖墳上冒青煙了,怕是以後再難寸進了。

他除了有一些力氣,手上的功夫並不好。

自己的那點俸祿也只勉強夠養家餬口。

但妻子那邊花銷太大,總想要最好的。處處要跟她那些姐妹比。

他都說了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鄉下小子,跟那些大家大戶貴族出身的子弟比不了,但妻子就是聽不進去。

蘇青松嘆了口氣:“好,那我明天就去外頭尋尋看。”

蘇母很高興。能住自己的房子誰願意住在兒媳婦的陪嫁房裡。

便說道:“行。如月還在坐月子,你爹去不了。娘跟你把這些東西拿給她看看。也讓她高興高興。讓小凌也看看,她二姑惦記著他呢,還給他送了禮物來。瞧這鈴鐺,我們小凌以後一定活潑可愛,聰明伶俐。”

蘇青松聽了很高興,跟著蘇母把東西拎去了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