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孩子都沒出過遠門,一路上興奮地嘰嘰喳喳叫個不住,還經常擠到一個車上,說話打鬧。

有時候還嫌牛車太慢,下到地上,在牛車左右追逐嘻戲,小寶走不了,看著大家笑鬧,急得哇哇直叫。

蘇父把他拎起放到牛背上,這孩子才消停了,興奮地拍著小手晃著小腳興奮得不行,左顧右看不嫌累。抱到車廂裡還不樂意。

小兒不懂愁滋味,跟著父母家人在一起,就是最開心了。一行的大人們也被他們感染,埋在心裡的愁緒都散了幾分。

越往南走,路上見到攜妻帶兒,揹著行囊,推拉挑擔的人更多。有些還成群結隊,一個大家族或是一個村的人屢屢可見。都是出來躲兵禍的人。

走在路上,大家都會互望兩眼,相互打量一番。每每此時,大家心裡都捏著一把汗,就怕有事找上門。但好在這兩天還算太平。

蘇青媖一行人,大多是曉伏夜出。日頭很盛的時候,大家就走人少的小路,尋了密林,避著人群休整。待到日暮,夜裡就緊趕著出行。

大家都是莊戶人家出身,餐風露宿什麼的,都習慣得很。幾個孩子被大人們護得好,有吃有喝,能吃能睡,沒半點不適應。

蘇青媖原本還擔心小寶,他太小了,擔心他出狀況,沒想到這孩子,兩天了都還生龍活虎的,讓蘇青媖放心不少。

因為牛車走得慢,一路上倒也不至於太過顛簸,腿麻了就都下車走上一走,走累了就上車。現在女人也能駕車了,蘇父等人累了就上車睡覺,換女人來駕車。兩天了,大家都算是適應良好。

這日,一行人到了一個小鎮,蘇青媖決定到鎮裡休整一下,再做一番補給。

尋了一處茶肆,一行人很快就擠滿了茶肆的空座,老闆見來了一大幫人,很是殷勤地上來伺候。

茶肆裡的客人都盯著他們看,見他們一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這架勢怕不是舉家投親的?

“是,是,我們一家要往南邊投親呢。家裡遭了蝗災,活不下去了。”

蘇大姑快人快語,為人利落,對著老闆的問詢,便裝出一臉愁苦地回道。

老闆和一眾客人們瞭然地點頭。

“還是我們這裡好啊,風調雨順,這兩年洞庭湖也沒發過大水。這北邊的蝗災啊,嘖嘖,生生斷人活路。”

“前兩年不是才鬧過蝗災嗎,這今年怎麼又來?這北方可真不是活人之地。”

有幾個人聽了一陣唏噓,又有人道:“那還不好嗎,今年我的糧食都賣出了往年幾倍的價,不鬧災我們的糧食能賣那麼貴?”

有人附合:“就是就是。聽說北方糧商又來收糧了,你們還有糧沒?”

“我不多了,剩的那些我想再囤一囤,搞不好糧價還要再漲一波。聽說不只蝗災,北方又要打仗了。”有客人悄聲說道。

被人這麼一說,眾人又都看向他們一行人。

莫不是出來躲兵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