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參與考試的考生,大約有兩萬人。但是濫竽充數的人就佔到將近12000人。

剩下的有效試卷,大約7000多份。

而這些有效試卷裡面,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蘇長生找來的改卷官,就是要在這些試卷裡面,將真正優秀的試卷挑選出來。

語文考試的題目,沒有固定的標準標準答案。

幸好蘇長生給出了改卷的標準,這些改卷官可以根據蘇長生給出的標準進行打分。

最終他們從7000份試卷裡面。挑選出1000份出來。

這1000份試卷,就代表了1000個考生。

這些試卷脫穎而出,代表這些考生,透過了最初的選拔。

而他們的名次,還有將來要到什麼崗位,還需要第二輪的改卷和評判。

而蘇長生。也參與到第二輪的改卷之中。

蘇長生改的,主要是語文試卷。

看到這些考生的答題,蘇長生直皺眉頭。

篩選出來的1000個考生,99%的都是唐人。

這些唐人的試卷,往往回答的都花團錦簇,但是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內容。

這大概也是科舉考試所遺留下來的通病,但是蘇長生想要選拔出來的,絕對不是這些只會做官樣文章的人。

當然了,並非說這些人就全無作用。

把這些人放去做教育,還有文學研究,那也是極好的。

但是如果是具體實務的話,這些是肯定不行的。

當然啦,唐人之中,也並非所有人都做的是這種花團錦簇的官樣文章。

還是有極少數的非常務實的考生,他們的答案,都是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見識,回答出來的答案也是十分有建設意義。

這些人自然便是蘇長生所需要的人才。

這1000份試卷,蘇長生足足用了十天的時間才改完。

分配了名次,分配了這1000人的具體崗位。

當然啦,最終的崗位,是語文和數學兩門學科結合起來之後,來進行分配的。

數學試卷的答卷情況要比語文還要更狼狽一些。

絕大多數考生的卷面都是一片空白,包括唐人考生也是如此。

在古代,對算學歷來並不重視。

在蘇長生開設的學堂之中,學生對算學自然是極為重視的,但是除了那些學堂之外,大唐的書生,對算學並不精通。

也有幾個考滿分的考生,對這幾個考生,蘇長生決定,把他們分配到會計的崗位上面。

最終蘇長生髮現,這1000名考生之中,只有一名瑪雅人入選。

並且這唯一的一名瑪雅考生,答題情況其實也不盡如人意。

這個考生赫然便是阿杰魯。

阿杰魯對經濟的認知十分幼稚可笑,對農業的認知更是讓蘇長生啼笑皆非。

當然啦,蘇長生自然也知道,瑪雅人對農業的確沒有任何建樹,這也怪不得阿杰魯。

但是這次考試三道試題之中,唯有第二道試題。蘇產生算是有一些滿意,但是也並沒有達到十分完美的水平。

如果因此將阿杰魯放到前列的話,這對其他考生來說並不公平。但是,阿杰魯也算是瑪雅考生之中唯一入選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