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偷襲,真的讓東羅馬帝國還有法蘭克帝國吃盡了苦頭。

最讓他們憤怒的,是這一次,他們的戰馬,大半都被廢掉。

他們從海路不遠萬里費盡周折才將戰馬運送過來,他們容易嗎?

這讓這兩個入侵者,十分憤怒。

而對瑪雅人來說,則是一次無比重大的勝利。

雖然這樣的襲擊,也唯有第一次才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戰果。

以後他們有了防備之後,就很難獲取這樣的戰果。

但是同樣的,下一次再面對騎兵,他們的損失也不會如此慘重了。

如何針對騎兵,他們同樣也有唐人給他們的經驗教訓。

那就是,以後作戰,要避免和對方野戰。

避免在空曠的地方作戰。

他們要麼依託他們的城牆,要麼就在狹窄或者是馬匹難以通行的地區和地方作戰。

如果逼不得已非要在空曠的地區作戰,哪就提前佈置好絆馬索。

擺出半圓形防守陣型。

一旦步兵擺出密集型防禦陣型,其實騎兵也不好突破。

他們除了在遠處拋射之外,如果硬要衝鋒的話,其實騎兵方面,也佔不到多大的便宜。

當然了,這樣的防禦陣型,只能死守,而沒有半點進攻能力。

這種陣型,通常都是遭遇戰的時候,不得已才採取的陣型。

如果有的選擇的話,輕易不要擺出這種陣型出來。

而以後,他們和入侵者的戰爭,就以游擊戰為主。

並且人家唐人還送給他們游擊戰的十六字真言: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這個戰術,實在是太過靈活了。

恰好是以弱勝強的妙招。

此後幾戰,瑪雅人完全是按照游擊戰的戰術在和東羅馬帝國還有法蘭克帝國進行作戰。

這種十分靈活機動的戰術,讓這兩大帝國苦不堪言。

雙方的戰損,幾乎達到了一比一的比例。

見到這一幕,蘇長生也就放心了。

其實蘇長生明白,剛不可久,柔不可守。

游擊戰絕對是一個十分無解的戰術。

在後世,我軍就是憑藉這個戰術,逐步發展壯大,並且最終解放全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