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蘇長生就選好廠址,然後準備開始動工。

這個工廠的規模實在是太過宏大,絕對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建好的。

當然了,蘇長生也沒準備一下子全部建設完成。

規模總是要一點點的擴大。

廠房也會分成一期二期三期四期這樣建設。

而建設廠房,就需要用到磚瓦,這些東西如果直接購買的話,怕是在益州都沒有磚瓦廠能夠吃的下這麼大的訂單。

既然如此的話,哪就不如自己建窯生產了。

接下來,蘇長生透過蜀王李恪,大肆招工。

現在蘇長生需要的工人簡直不要太多。

磚瓦廠上需要人,挖動地基需要人。

等燒出磚瓦開動建設工廠之後,哪就更需要人了。

工廠建設完成之後,還需要大量的工人看護機器。

需要人搬運向外運輸,需要有人對外負責。

總之,一個大型的工廠需要的人手,簡直不要太多。

蘇長生估計,從建設完成到開工,這麼一個超大規模的紡織廠。

不說能夠全部安置下益州百姓的就業問題,至少安排個六七成是沒有問題的。

而透過一個大工廠,能夠帶動起整個益州城的商業發展。

到時候,整個益州城的百姓,都將跟著收益。

現在,第一批的招工簡章一經張貼出去,無數百姓便是聞訊趕來。

因為這一批招收的工人,工錢實在是太豐厚了。

一天一天足足十文錢工錢,還管三頓飯。

在這年頭,甚至不用給錢,一天三頓飯管飽都有人幹。

更不要說一天還有十文錢的工錢了。

這個時代,普通百姓,想找個賺錢的營生實在是太難了。

現在有這個機會,這些百姓哪裡還能忍得住。

來到益州,這些工作,自然不需要蘇長生親自來管。

都是蜀王李恪的人,幫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