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提高他們的待遇,蘇長生覺得,自己也對不起人家背井離鄉跟隨自己到黃金州來的情分了。

這些唐人的薪酬是很高的,二百錢對他們來說,不說九牛一毛,但是也並不算什麼大錢。

但是他們最注重的,其實還是以後每月都要繳納的電費。

一次支出倒是沒有什麼,但是這以後每月都要繳納的費用,這才是大頭呢。

唐人經過詢問之後得知,一度電要兩文錢。

一個月大約要用四五度電,如果多的話最多也就用七八度。

在這個只有電燈泡的時代,只要你不是一晚上都亮著,一個月想用十度電都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說,每個月需要繳納的電費是十幾文錢。

十幾文錢,對唐人的收入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仍然有不少唐人在猶豫。

勤儉節約是華夏民族流淌在骨子裡的美德。

他們算算,如果點油燈的話,一個月根本用不這麼多錢。

雖然架電,會讓家裡更亮堂。

但是亮堂有什麼用?

他們晚上,也沒什麼活幹。

他們覺得,用電有些浪費。

不少唐人家庭,都在觀望。

倒是哪些瑪雅人家庭,二百文錢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天價了。

他們現在每一家,都在負債。

但是他們毫無壓力。

他們開始積極詢問,能不能辦理貸款架電。

而最終,銀行同意了他們的貸款請求。

於是,所有的瑪雅人家庭,都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申請架電。

這樣的情況,倒是一下子帶動了唐人家庭。

要知道,在創世城,即便是哪些先投奔過來的瑪雅人,都覺得比後來的瑪雅人要高上一頭。

就更不要說唐人了。

雖然在宣傳上,說的是人人平等。

但是唐人自覺不自覺的,就覺得自己高他們一頭。

而哪些瑪雅人,在唐人面前,也覺得要矮上三分。

現在連瑪雅人全都架電了,他們有錢要架電,沒錢貸款也要架電。

難道我們堂堂唐人,還不如這些瑪雅人不成?

瑪雅人架電了,哪我們也要架電。

於是,所有的唐人家庭,也決定要架電。

所有人家都要架電,對哪些電工來說,這下倒是好辦了。

當然了,第一次架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