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被流放到黔州,而蜀王李恪還是益州的大都督。

兩人相距並不遠,到時候,李恪自然是可以照顧太子李承乾的。

太子走了。

兩天之後,李恪述職完畢,也跟著返回了青藏州。

但是這件事情,卻是在長安城,在民間,在官場之中,逐漸的發酵。

而被議論最多的,卻不是兩個造反的主角李佑和李承乾。

而是蜀王李恪。

在太子造反的時候,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魏王李泰更是很不得整死太子。

這時候,唯有蜀王李恪,卻是拼死為太子求情。

更是寫下一首黃臺瓜辭,這首詩,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卻感動了無數人。

而在太子被貶之後,也唯有蜀王李恪一人前往送行。

蜀王李恪,真乃重情重義真性情之人啊。

只可惜,蜀王李恪,無意於太子之位,並且主動說明,這次回到西南之後,終生不在踏入長安城一步。

這讓許多百姓,甚至好多官員都在心裡暗歎。

陛下的子嗣之中,李佑造反,太子被廢。

現在可以繼承大統的,也就魏王李泰和蜀王李恪兩人了。

魏王李泰,雖然是長孫皇后所出,佔據正統的名聲。

但是望之,不似人君啊。

如果能讓蜀王李恪繼承皇位就好了,重情重義的李恪,絕對會是一代明君啊。

可惜,可惜。

這一次太子造反,適逢其會的蜀王李恪,不但成功的化解了危機,並且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一切。

而最高興的,其實大概便是魏王李泰了。

因為他自認為,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太子被廢,李恪自己廢掉自己,現在他已經沒有敵人了。

雖然李世民被傷了心,並沒有馬上立他為太子。

但是李泰已經儼然以太子自居了。

但是很快,李泰就察覺到有些不對勁了。

因為最近一段時間,李泰發覺父皇對自己的寵愛減少了。

而父皇這是更加寵愛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