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大唐月報(第3/3頁)
章節報錯
報紙才剛剛創辦,第一次是賣不出去的。
現在所有人連報紙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誰會花錢購買報紙呢?
所以,蘇長生準備的,這第一期的大唐日報,準備採取送的模式。
每個地方的官府一定要送一份。
各地的知名商人,當然是和武城商會有合作關係的商人,每人都要送上一份。
士紳之家要送上一份,當地的貴族豪門要送。
包括五姓七望等世家,同樣要送。
如果專門撇開五姓七望的話,倒是顯得蘇長生小家子氣了。
然後每個村子,都要送去若干份。
現在大唐的教育,正在開始普及。
隨著教育部的成立,各地也越來越重視教育。
當然了,最主要的是李世民在蘇長生的影響之下,開始更加註重教育了。
所以,現在一個村子裡甚至一個識字的人都找不到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
一個村子,至少也有幾個上學堂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都能夠看得懂報紙。
因為報紙上,絕大多數的篇章,都是用白話文寫的。
並且只要是蘇長生寫的,就儘量用常用字,很少用偏僻的字眼,就是防止人看不懂。
短短五天時間,十萬份報紙,便刊印完成。
蘇長生直接走教育部的渠道,在全國範圍內,將報紙分發下去。
現在的教育部,雖然並沒有多少實權,沒辦法和原來的六部相提並論。
但是現在也儼然成為一個龐然大物了。
畢竟,各地從上到下,都要修建學堂。
這些學堂,統一都歸教育部管理。
透過教育部的渠道,可以輕鬆將報紙傳遞到全國各地去。
而至於將報紙送給誰,那就要借用武城商行的渠道了。
大唐月報最先送出的地方,自然是長安城。
在大唐月報問世之前,除了李世民、蘇長生還有極少數工作人員之外,其他就連許多官員,都不直到大唐月報的事情。
許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大唐月報,心裡浮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