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扶桑部士兵,在先生率領的戰役之中,那可真是重大傷亡了。

從這一疫,李恪也能夠看出先生對待扶桑部士兵的態度。

因為李恪心裡清楚,只要先生願意的話,他一定是有辦法避免這麼重大的傷害的。

但是先生並沒有這麼做,其他的,自然就不需要多想了。

李恪連忙將這裡的訊息,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奏報朝廷。

此時,蘇長生還需要在吐谷渾坐鎮,等待朝廷的旨意。

……

此時,吐谷渾境內,伏俟城南,唐軍正在打掃戰場。

這一戰,扶桑部士兵英勇作戰,不怕犧牲。

他們的戰鬥力,也贏得了唐軍的尊重。

這一戰,扶桑部士兵,徹底為自己正名。

而在他們看來,以五百多人死亡的代價,殺死對方一千多人,成功擊潰了對方,這是一個大勝。

這在他們國家,都是很少能夠見到的巨大勝利。

當然了,在他們國家的歷史之中,這麼大規模的戰爭也很少發生,根本沒有幾次就是了。

打掃完戰場,他們押解著一萬五千吐谷渾士兵,徑自回了伏俟城。

伏俟城中,原本還心存幻想的吐谷渾百姓,見到他們的軍隊被唐軍徹底擊潰,他們計程車兵也被唐軍擒獲,他們徹底死心。

然後他們開始惶恐和絕望起來。

以前還有意思盼頭,現在是一點盼頭都沒有了。

從此之後,他們就成了亡國之民了。

當然了,對他們來說,亡不亡國的並沒有什麼。

他們可沒受過什麼儒家思想的薰陶,也完全沒有培養出來什麼忠君愛國的意識。

至於誰來統領他們,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他們真正驚恐和絕望的,其實是怕唐軍接下來會大肆屠戮他們。

要知道,他們以往入侵的時候,對他們的獵物可是從來都不會心慈手軟的。

推己及人,唐軍怕不是也會這麼做。

不過接下來,令他們稍微心安的是,唐軍儘管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並沒有絲毫要搶奪他們,要殺害他們的行為。

難道是唐軍還沒緩過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