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守著地道口,豈不是甕中捉鱉?

人家或者是守著地道口,或者是直接往裡灌水,都會讓唐軍死傷慘重。

並且這個計策,也將徹底以失敗而告終。

挖過城牆之後的出口選擇,十分重要。

蘇長生準備等明日觀測一下城牆內部的地形,然後好進行選擇一個合適的出口。

晚上一晚上的時間,唐軍也沒閒著。

除了全力挖掘地道之外,唐軍仍然繼續向城牆下填土。

做戲做全套,在地道還沒有挖掘成功之前,他們必須要繼續迷惑吐谷渾。

當然了,晚上的時候,他們其實只是敷衍了事,並沒有真正全力去填土,這只不過是為了挖地道做掩蓋而已。

土堆的變化,本來就不明顯,吐谷渾那邊,肯定看不出來唐軍有沒有偷懶。

第二天,唐軍仍然是一整天都在填土,其實第二天的效率,比第一天要大打折扣。

不過吐谷渾方便,包括伏順,都沒有看出來。

採取挖地道的方式來攻破城池,歷史上並不是沒有人用過。

但是用過這招的人,其實還是很少的。

因為中原地區,絕大多數的大城,城外都會有一條護城河。

你想饒過護城河來挖地道,哪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小城自然是沒有護城河的。

但是攻打哪些小城,基本上是不需要用挖掘地道這種方法的。

並且中原地區守城的經驗十分豐富。

你想挖地道,守城一方多半會有所警惕。

在三國演義上,就有記載攻城方想要挖地道,但是最終被守城方所破壞的案例。

但是吐谷渾這邊,守城的經驗,基本上都是從零開始摸索。

他們的腦海之中,完全沒有透過挖地道進城這樣的一個概念。

所以,他們從上到下,並沒有一個人考慮到這一點。

第二日,蘇長生命人找來一根長杆。

蘇長生製作了一個簡易的潛望鏡,用以觀測伏俟城中的情況。

這種觀察手段,從古至今,還是第一次有人用。

以往的時候,他們想要觀測敵對城中的情況,都會搭建一座高臺,然後登上高臺,觀看城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