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決定前往吐蕃傳播佛教的只有玄奘法師和辯機和尚兩人而已。

並且就連大相國寺的主持都不知道他們去幹什麼,知道這兩人去向的,唯有蘇長生還有蘇長生的幾個近衛而已。

對於玄奘法師的佛理,蘇長生是絲毫都不加懷疑的。

有玄奘法師前往,這次的計劃一定能夠順利實施。

並且現在不但是有玄奘法師,還有個辯機和尚啊。

辯機和尚雖然在佛法上,遠遠不及玄奘法師,但是他張的俊啊。

蘇長生相信,這傢伙去了吐蕃之後,一定能夠迷倒一片吐蕃的哪些大姑娘小媳婦。

而蘇長生讓這兩人去吐蕃傳播佛教,其實是包藏禍心。

現在吐蕃的本地教派叫做苯教,這個教派的掌控力很強,甚至隱隱可以和贊普也就是吐蕃的王族相抗衡。

這個苯教,有點類似西方中世紀的教皇。

他們在某些地方,足以抗衡皇權。

松贊干布是吐蕃最牛掰的贊普了吧?

但是即便是松贊干布,也要受到苯教的掣肘。

沒辦法,目前整個吐蕃都信奉苯教,這種流傳已久的信仰的力量,是十分可怕的。

即便松贊干布貴為贊普,也很難打壓下苯教來。

如果他要敢覆滅苯教的話,甚至整個吐蕃,都會有分崩離析的危險。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吐蕃大約在幾十年之後,引入了佛教。

而佛教的教義,深受吐蕃望族的喜愛。

因為佛教流傳很快,可以抗衡苯教,有利於他們削弱苯教的影響。

在吐蕃皇族的支援之下,佛教很快就能夠和苯教分庭抗衡。

而這麼做,固然讓吐蕃的贊普收回了大部分的權利。

但是同時也讓吐蕃的信仰開始分裂,內部矛盾開始激化。

並且因為佛教僧眾在吐蕃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一個僧人至少需要四個奴隸服侍。

而因為僧人地位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佛門。

最終讓整個吐蕃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耗費在佛門身上。

而這,也更加加劇了吐蕃的內部矛盾。

吐蕃的削弱和滅亡,和佛教的傳播,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絡。

這一次,蘇長生讓玄奘法師去吐蕃傳播佛教教義,便是存了這個心思。

蘇長生相信,玄奘法師再加上辯機和尚這個組合,一定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迅速將佛教的教義傳播出去。

不過,蘇長生是準備在五年之內解決掉吐蕃的。

如果這兩人的速度跟不上的話,這個時間,怕是不太夠。

想要更快的傳播教義,其實還是可以利用一些手段的。

想到這裡,蘇長生不由對玄奘法師說道:“法師,這吐蕃之人,兇蠻異常,如果你們直接這樣去的話,怕是不顯手段,他們難以認同你們啊。說不定,你們還會有危險。”

玄奘法師低聲說道:“阿彌陀佛,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貧僧不怕艱難,不懼生死。”

玄奘的話,讓蘇長生聽的一陣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