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偉大的開端(第3/3頁)
章節報錯
“但是,當糧食多了,價格也就會下降,將會出現谷賤傷民的事情。”
“這個時候應當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商業還有搞建設。”
“在草原上建城,看似需要我們投入驚人的物資,似乎並不划算。”
“但是實際上,一座城池,並不是一年就能建起來的。”
“我們可以先畫出一片地區,先建設地下排水設施,先建造一些房屋出來。”
“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僱傭更多的草原牧民來做工。”
“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收入渠道,讓他們生活更加富裕。”
“人一旦有錢了,就會想要精神上的追求。”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我們大唐文化,灌輸給他們。”
聽到蘇長生的話,李世民微微點頭,並且在不斷的琢磨。
半晌之後,李世民不由說道:“蘇長生,可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現在我大唐強大,他們自然不敢有所異動。”
“但是萬一後是子孫不肖,國力衰退,到時候他們如果謀反的話,豈不是會成為我大唐強大的敵人嗎?”
蘇長生微笑著說道:“陛下,可以讓他們學習我漢字,學習我大唐的文化,學習我儒家思想。”
“等學會了這些,那時候,他們已經習慣了中原的文化,同時他們又失去了遊牧的勇猛,他們還會可怕嗎?”
如果連這樣的草原都抵禦不了,哪也到了要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物極必反,器滿則傾,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一個王朝的興替也不例外。
到時候,如果大唐滅亡的話,一定不是死於草原部落的強大。
而必定是死亡於它內部的腐敗。
這種死亡方式,是無論何種策略都避免不了的。
而李世民,很明顯的也懂得這個道理。
李世民不由問道:“我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中原士子十載寒窗苦讀都不敢說學成。”
“哪草原化外之民,能學的會嗎?”
當李世民說到這裡的時候,蘇長生忽然靈機一動,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
他不由對李世民說道:“陛下,我覺得,我們可以這樣。”
“漢字太過複雜,我們何不將漢字簡化一下,傳授給草原的牧民呢?”
“同時,也不需要傳授給他們深奧的經意,而是直接用白話的方式,將翻譯過的經義傳給他們,這樣一來,就容易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