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不由說道:“父皇,兒臣完全同意太子的觀點。”

“而兒臣想要跟隨先生學習農業方面的知識。”

李恪的選擇,大出李世民的預料之外。

李承乾選擇經濟學,因為他認為這是治國之策。

李泰選擇數學,因為他覺得,學好了算學,就等於掌握了萬事萬物的運轉規律。

其實,這個大概也和治國有一定的關係。

但是恪兒想要學的,居然是農業,這是為何?

李世民對李恪的情況,其實是相當複雜的。

在李世民所有的兒子之中,李恪的長相,是最像李世民的。

並且李恪文武雙全,才能出眾,在一干皇子之中,同樣的出類拔萃。

但是偏偏,他的生母還是楊妃,是前隋公主。

就因為這個出身問題,對李恪,李世民並沒有多少偏愛和優待。

因為他十分清楚,如果對李恪偏愛和優待的話,實際上是害了他。

而現在,李恪的選擇,完全出乎了李世民的預料之外。

李世民不由問道:“恪兒,不知你為何要學習農業呢?”

李恪不由說道:“因為蘇先生說,如果掌握好水稻和小麥的雜交技術的話,能夠大幅度提升糧食產量。”

“南方的水稻,最起碼能達到一年兩熟。而一畝地的畝產量,至少在一千斤以上,甚至於能達到一千五六百斤的地步。”

“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要有人刻苦鑽研。”

“父皇,只要能研究出這樣的種糧出來。我大唐的糧食,就再也吃不完了!”

“我大唐百姓,再也不用害怕挨餓受凍了!”

“父皇,兒臣想做這件事情!”

“好!”

李恪的話,讓李世民也不由為之動容。

他能夠看的出來,李恪是真心的想要做這件事情。

而實際上,做這樣的研究,基本上等於放棄了皇位。

李世民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說道:“恪兒,你這麼做,不但是為了我大唐的百姓。”

“更是為父皇分憂啊,父皇支援你!”

“到時候,你就在府裡進行研究,需要錢或者需要人,你只管來找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