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的開始(第1/2頁)
章節報錯
毛璟潤是被風吹醒的,更準確的說被江風吹醒的,自己現在正躺在一扁小舟裡,師父撐著一根長長的竹蒿,推動著小舟前進。
月色灑在江面上面,雖已是夜深,但月關把江面照的很清晰。
“這是哪?”毛璟潤站起身來,從師父手中把竹蒿接了過來。
“醒了?我們要去寧州了。”老瞎子沒了手裡的活計,坐在舟頭喝起了酒。
一口烈酒下肚,倒也是提醒了老瞎子,笑眯眯地問道:“頭一次喝酒的感覺怎麼樣?”
毛璟潤聞言有些不好意思,手上的功夫也跟著慢了下來:“很辣,但是很過癮!”
“痛快那就對了嘛!”老瞎子哈哈大笑,“年少少煩憂,等你以後有了愁心事,再喝酒便又是一番滋味咯!”
兩人御劍,順風而去。
——————————————————————
寧州建水古城,此地乃是邊陲重城,於夏國而言是西南之基,於華國而言,則是開啟夏國國門不可以繞開的必爭之地。
建水古城的重要地位導致其南北西三城樓毀於戰火,夏曆八十一年又復修,後再度毀損。唯有東門朝陽樓,雖歷經多次戰亂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舊巍然屹立。
城內不少的行人都注意到了這一老一少的異鄉人,少年被這些人盯著有些發毛,有些奇怪的問向身邊老人:“師父,我們初來此地也沒招惹什麼人吶,怎麼大傢伙都盯著我們呢?”
老人只是默默的搖搖頭:“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來寧州。”
少年決定從當地人口中探個虛實,來到一家賣竹筒飯的小攤販前,用著地道的官話問道:“大嬸,您這竹筒飯怎麼賣啊?”
大嬸打住了與周圍攤販們的私語,有些得意的望向周圍攤販,似乎在說還是我的竹筒飯好,這外地來的客人一眼便看中了。
於是大嬸熱情地向這兩位客人介紹:“我這竹筒飯五個板子一個,是用自己種的竹子和五色米,是我們寧州獨一份的美食,這位小哥你在中原定沒嘗過。”
少年見大嬸說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興致高漲:“這位大嬸,來兩份。不過您這麼知道我們是從中原來的呢?”
大嬸見這少年做了自家的生意,也不賣關子,一邊麻利地拿出兩份熱氣騰騰的竹筒飯遞給客人,一邊說道:“小心燙!這位小哥,我一看你和這位先生就是從中原來的,因為咱們這地方各種各樣的蟲子多,所以我們寧州個個都會佩戴本地特有的百草囊,用於驅蟲辟邪。”
在一旁靜靜聽著的老人似乎來了興趣,微笑著說道:“既然咱們來了,就應該入鄉隨俗。老闆,不知這百草囊哪兒有出售的?”
“百草囊,您隨便尋家藥鋪都會有售。”竹筒飯老闆耐心的解釋道。
少年付過了錢後,將竹筒飯分給身邊老人一份,就在來來往往的行人的注視下,離開了這。
少年和老人正是剛來寧州的毛璟潤和歐陽振兩人。
毛璟潤悶聲吃著竹筒飯,沒有發出聲響,倒是一旁沉默寡言的老瞎子先開口問道:“你就不好奇我為什麼捨近求遠的帶你來到此地嗎?”
毛璟潤口中被散發著竹子清香的五色米塞滿,口齒不清地說道:“師父這樣做自然是有師父的道理的,我只需要照做便是了。”
“你這樣太過依靠外人了,要時刻對事情保持懷疑的態度,這樣以後在外面過得很好。”老瞎子雖說擺出說教的語氣,可微笑的表情還是出賣了自己很吃這一套。
“師父,我以後會多加註意的。那我們又是為何來此地呢?我們不是要去稷下書院嗎,稷下書院可是在京都啊。”毛璟潤現學現用。
“稷下書院每年會在聖人的誕辰九月二十八進行招生會考,如今咱們時間定時來不及參加尋常考試,但如寧洲此類的邊陲之地,訊息本就不大流通,故多年前書院的賢人君子便商議邊陲之地的會考可延期三個月,這也是我為何不遠千里帶你來此地的原因。”老瞎子解答了弟子心中的疑惑。
毛璟潤其實早就想問這件事的原因,不過師父不主動說的事,自己向來也不會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