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北邙山會戰(第2/4頁)
章節報錯
15軍軍部設定在邙山上的上清宮。
“司令,鬼子又派人來傳話了。”
“將人給我轟出去!”
“是!”
看到洛陽守將不肯投降,日軍調戰車第三師團一個聯隊戰車配合63師團指揮繼續進攻。
從5月18日開始,日軍各部均已經進入了最後總攻擊的位置。
總指揮是第12軍司令官,前線指揮官是第63師團師團長野副昌德中將
野副昌德將野戰炮兵聯隊部署在洛陽西南和西北地區,以圖對洛陽城北守軍陣地進行交叉炮擊,將進攻重點放在洛陽城北上清宮和史家溝一帶的城外陣地。
他認為在第一軍和第12軍勝利餘威下,且有足夠的炮兵和第二飛行團的配合,以其十個步兵大隊的兵力,足以攻下洛陽。
在63師團作戰命令下達後,其下屬67旅團長柳勇少將就認為洛陽守軍擁有堅固的陣地,對於這樣的情況,必須有足夠的準備時間,特別是對地形與道路偵察和攻擊準備必須充分。
柳勇少將提出將總攻時間從5月18日夜晚推後到5月20日,但這個意見遭到自負的野副昌德的拒絕。
5月18日晚7時30分,日軍炮兵開始對洛陽城北國軍上清宮陣地,猛烈炮擊。
炮擊一直持續到19日凌晨三時,日軍67旅團隨即向洛陽北外圍陣地發起攻擊。
守軍第15軍兩個師利用山地和永備性鋼筋水泥工事,輔之以交通壕、散兵壕、防坦克壕,並有密集的佈雷區和鐵絲網,用各種輕武器和迫擊炮,對沿山區丘陵村莊及從麥田中運動的日軍予以還擊。
日軍倉促發動攻擊,遇到了15軍65師強有力的反擊。
在15軍戰士堅強抵抗下,日軍的多次突擊均被擊退,激戰終日,毫無進展。
19日,日軍在各處發起的攻擊均失利,攻擊受阻。
向洛陽城北發起攻擊的第67旅團獨立步兵第137大隊,被15軍擊潰。
日軍進攻被迫停止。
64師師長劉獻捷看到打退了鬼子。
他不由得感嘆。“幸好楚雲飛送來了2門機炮,2挺高射機槍,還有2支反坦克槍,不然還真的打不退鬼子。”
參謀長王宇震感嘆說:“確實好用,怪不得楚雲飛的部隊那麼能打。有這樣好的武器,換成是我們,也一樣能打啊!可惜,就是太少了!”
劉獻捷遺憾地說:“是太少了。算了。人家肯送給我們都已經是夠講義氣。哪裡像老蔣那幫混蛋。說什麼將士有守土之責,一寸山河一寸血。看到不妙了,他的嫡系部隊跑的比誰都快。把我們留下來!”
王宇震對於蔣鼎文、湯恩伯他們幾個不守洛陽,直接逃跑的作風十分不滿,連帶著對蔣介石也滿是怒氣。
“哎。誰叫我們15軍的將士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我們都不守的話,還能靠誰!這樣想來,楚雲飛這傢伙夠厚道了。守住了龍門,還有大後方,我們才能集中兵力守北邙山。不像老蔣,光說不練。”
劉獻捷說:“不說這個了。說了就晦氣。只希望老蔣那幫人還記得洛陽是我們中國人的地方。在洛陽被鬼子攻克前,能按照約定,展開反攻。”
王宇震有些不太相信蔣鼎文當初的承諾。
只是現在也只能選擇相信蔣鼎文了。
至少有個希望。
“我去前線巡邏一下,免得手下不盡心,讓鬼子摸上來了!”
……
蔣介石也清楚洛陽的重要性,在日軍的攻勢被拖住,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主力成功撤退到豫西山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