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官員們從魏忠賢口中知道天竺有多麼神奇後,只是稍微驚詫了一些就沒有其他反應。

在他們看來這種事無關緊要,反正只要那些天竺人願意老老實實聽話,在大乾西征能幫上忙,那就沒什麼大問題。

現在大乾朝廷的當務之急還是北伐,那可是調動了三十萬大軍,近百萬民夫,要一路打到漠北的頭等大事。

大乾北伐的事籌備了那麼久,遼國境內的乾人能走都走了,那些遼國豪強們當然能聽到風聲,也都做好了全家老小一起遷徙的準備。

在他們看來正面打是不可能打得過的,現在大乾要攆他們走,那他們走就行了、

只要手下控制著牧民和牲畜,哪怕去的地方環境更惡劣,也不能和大乾交易,生活還總能過下去的。

然而不只是這些遼人,大乾北部的草原那麼大,有的是契丹人以外的遊牧部落。

他們之前向遼國俯首稱臣的時候就有一些自主權,在遼國的權威被大乾掃到垃圾堆,遼國境內豪強並起的時候,他們就有更強的自主權了。

雖然整體實力遠遠比不上那些遼國人,但至少可以決定自己的去留了。

一百多年前被遼國征服的克烈部就是這樣的一個部落,他們的酋長名叫脫裡,這脫裡按照遼國的規定來說,應該聽遼國西北路招討司的命令。

然而現在遼皇都沒了,遼國早就亂成了一鍋粥,更是有好幾個西北路招討司。

這些人各個都來找脫裡要牲畜、牧奴,可卻沒一個勢力想把這些脫裡這樣閒散勢力徹底收編了。

主要原因就是大乾,有大乾在,這些遼國豪強只敢對著一塊塊肥肉流口水,卻只敢小口小口發展自己,不敢大口吃,就是擔心把自己吃胖之後會吸引來大乾的注意力。

然而現在大乾不裝了,發兵三十萬要一口氣把那些遼國豪強全吞了,那些遼國豪強在臨走前自然要想辦法吃飽。

於是克烈部的末日就到了,他周邊三家有上萬敢戰之士的契丹人部落都向他下達了最後通牒,要他帶著部族投靠。

正當脫裡和他手下的頭目為投靠誰而爭執不休時,帳篷外卻傳來了一個比較稚嫩的聲音,“大王(夷離堇),我們乞顏部來投靠大王了。”

脫裡皺了皺眉,他能聽出去那個聲音是他好兄弟孛兒只斤·也速該的兒子鐵木真,不過聽清鐵木真在說什麼後,他心裡只有冷笑。

在也速該死後,乞顏部就一鬨而散,就給也速該的遺孀留下了一個空蕩蕩的營盤和零星的幾隻牲畜。

當時鐵木真為了避免他爹的仇人找上門,將他一家斬草除根,就找上門認脫裡當義父。

脫裡當然就認了這麼一個兒子,不過那時候脫裡想的是讓鐵木真就在他的部族裡生活,讓他靠著鐵木真把乞顏部的殘餘勢力都收攏到自己手裡。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鐵木真要了一個義子的名分後就又回去了,同時還積極聯絡乞顏部的舊部。

現在聽鐵木真帶著乞顏部的人來投靠,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克烈部都為找下家而頭疼,更別說鐵木真那沒多少人的乞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