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好你個濃眉大眼的王安石(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構萬萬沒有想到,他給自己兒子鋪路的舉措,在王安石眼裡竟然成了大乾對外轉移內部矛盾的風向標。
王安石對於大乾匠人與商人之間愈演愈烈的矛盾認識得很清楚,歸根到底還是生產力不發達。
蛋糕就那麼點,哪怕給匠人都多分一丁點,那些商人也照樣叫苦連天,匠人也覺得自己拿得太少。
所以王安石就想著,既然這商人和匠人都覺得自己拿到東西太少,想要多拿,那也可以,去外面自己掙。
現在大乾對西洋諸國(南海以西)的那些土國有了足夠的瞭解,那些勉強算是國家的土國實際控制的人口和地盤在那麼廣闊的區域中根本不算什麼。
有大量土人在深山老林裡以部落形勢過著野人一般的日子,雖然大乾給那些土國帶去了禮儀制度,讓土王在其境內權威大增,有了更高的組織力以及生產力。
甚至在大乾所需原料越來越多後,西洋諸國的原料供給不少,一些商賈還直接派了一些人手過去就近收購各項原料,這也加強了那些土王的實力。
但那些土王擴充勢力的速度也完全跟不上大乾對原料日益增長的需求,加上他們新抓到的土人都是自由自在的野人作風,都不願意好好從事生產,一直都有人逃。
所以大乾有必要讓大量乾人過去好好幫那些土王一把,比土人聽話一點的東瀛人可以作為底層勞力,混在那些土人中方便管理。
到那裡的乾人都直接是管理層,想想西洋諸國那麼大的地盤,如果都開發利用起來,怎麼都比現在女真身上能得到的利益要高几倍啊。
關鍵那還是新得到的利益,不是從重新切原來的蛋糕分出去的,沒有人會叫喚自己利益受損,當然那是因為大乾朝廷聽不見那些土人和東瀛人的聲音。
有那麼多利益喂下去,商人們說自己生意做不下去,匠人說工錢太低的聲音應該也會小很多。
於是他就大朝會上開腔了,“啟稟官家,如今我大乾屬國眾多,一等王土有十三家草原豪強,女真,高麗,東瀛,二等王土有無數西洋小國。
屬國如此眾多,卻僅有三等王土劃分層次,那些王土也只是前來朝貢我大乾,依舊各行其事。
可我大乾有頗多商人,百姓依靠這些王土牟利,若是那些王土上的統御之人肆意妄為,損我大乾之利,我大乾竟無一法可及時處置,此乃大弊,務必要有良策應對。”
聽不明白王安石到底想幹嘛的秦構追問道:“王卿可有良策?”
王安石應道:“這些王土中千里以上者可設宣撫司,千里以下者設宣撫務,凡王土中涉及到我大乾之事,都需要和當地宣撫司協商。
我大乾也應當在各地王土中駐軍,宣撫司有權調動駐軍,以征討不臣。
並且我大乾如今外出牟利者眾多,想要歸國時,因非大乾男子不得入我大乾,有司都需嚴加盤查,乾人出入往來各類王土都極為不便。
這宣撫司也可直接給予我大乾外出之人各類憑證,讓其出入更為方便。”
秦構聽明白了,這王安石是想確保大乾在外僑民的利益,不過那些屬國又一個比一個聽話,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搞那麼一出。
希望有人能給他解析一下的秦構出聲問道:“眾卿以為此策如何?”
呂惠卿應道:“臣私以為此乃良策,如今我大乾因匠人商人之爭,民間多有紛亂之事,若可以確保其外出牟利之安危,有外部之利,想來民間紛爭也會少些。”
新黨官員贊同王安石的舉措,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對王安石一黨的打壓,只是那些匠人對王安石一黨,以及要求漲工錢的呼聲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