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乾商人要是不想在女真待,對女真還算是一件好事,可西夏不一樣,大乾商人一走,他們就什麼都沒有了。

就算西夏變成那樣了,大乾還覺得不夠,接著就要挑起西夏內鬥,逼西夏權貴放棄自身權利。

最恐怖的是,西夏就算知道了這些,他們也無力反抗,只能順著秦構的安排走下去。

越想越覺得無力的梁乙埋突然苦笑一聲後,就決定不去想那些事了,大乾的安排之所以讓西夏無法拒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不會把西夏人逼上死路。

哪怕知道大乾拿到的好處更多,西夏權貴們還是會發現自己拿到的好處不算少。

大乾都安排得那麼妥當了,那他還費盡心思想那些東西幹嘛,安心跟著大乾的步調走不好嗎?

在梁乙埋籌集了各類物質,帶著那十門巨型火銃以龜速返回西夏時。

絕大部分已經建成的開封至廣南東路的軌道,這時候發揮了大用,將五十門巨型火銃飛速送到了魏忠賢手中。

甚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巨型火銃,是在梁乙埋已經出發十幾天後,才從開封府運向廣南的,卻還是後發先至。

不提大乾官員們對軌道又有了怎樣的認知,單說準備出發去下西洋的魏忠賢。

雖然魏忠賢出海的大船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建好,但有了那些巨型火銃後,並不妨礙他徵召一批商船帶著三萬水師出海。

當然,這些商船遠不如魏忠賢正在建造那些專門遠航的戰船,只能在大乾周邊轉悠。

不過他也不打算走太遠,這次出海,只是想先造訪一下大乾周邊的那幾個小國。

之所以這麼著急,是因為大乾的海上生意越做越大,周邊幾個小國能提供的貨物都已經到極限了,必須要讓魏忠賢去給他們傳播一下先進的生產力。

並且海商多了後,海盜自然也越來越多,魏忠賢這次出海也有幾分為大乾商人保駕護航的意味在。

在秦構知道魏忠賢要把巨型火銃搬上戰船後,他就一直盯著魏忠賢的動向,見魏忠賢想出海,他更是連發好幾道密旨,對其千叮嚀,萬囑咐。

嚴令他要交好西洋諸國,除非對方先動手,否則,絕對不能與那些國家開站。

將秦構的密旨給那些一同出海的太監看完,表示自己絕對不會欺上瞞下後,魏忠賢才將那份密旨燒燬。

衝那些太監嚴令道:“這次是咱們東廠第一次在明面上給大乾辦實事,官家生怕咱們對有些事悟不透,誤了大事,密旨連發。

所以咱家就再強調一遍,這次出海,是去教化那些西洋諸國的,有什麼衝突都給我忍著,就算他們先動手打我們,沒我的命令,也不需還手,更不能燒殺搶掠。

搶能搶多少東西?咱們有更好的辦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