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國賊還是良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曾公亮在說自己的想法前,先對著王安石一頓噴,踩一捧一才能顯出他的高明之處。
“我大乾是以文御武,但重點在御,這要是文人入軍,兵權盡入文人之手,那還能叫以文御武嗎,恐怕將復唐末之事。王安石此策包藏禍心,請官家將其罷黜。”
秦構聞言眼前一亮,大乾武將之前因為權力不多,被文官管得死死的,才一直沒有搞出來什麼武將叛亂的事,王安石這一手是直接把所有武將全都變成大頭兵,兵權全拿到文官手裡。
可這拿到兵權的文官還是文官嗎?唐朝節度使就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這有了兵權的文官雖然不能和節度使媲美,但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文武全管的官員。
如果秦構能夠悉心培養,說不定能養一個安祿山出來。
這曾公亮果真是忠臣啊,一眼就看出來王安石有問題,秦構心底對王安石所提之策的擔憂瞬間煙消雲散,衝曾公亮糊弄道:“曾相且說說你之良策。”
他很期待曾公亮要怎麼在武將身上捅刀子。
“我大乾將士為何不敢死戰,無他,軍中賞罰不明之故,賞敢戰者少,罰膽怯者亦少。
臣覺得應當派遣文官考評武人,重賞善戰之士,重罰膽怯之兵,此法不僅可用於戰時,還可用於平日操練之中,勤於操練之軍可多拿軍餉,操練不勤之兵不僅有可能拿不到軍餉,甚至下個月的軍餉也可以罰,此法才配稱作以文御武。”
曾公亮這方法聽上去老成持重,實際上還是往武將身上捅刀子,擴大文官集團話語權。
細想之下弊端也不少,武將仗打得好不好,到時候全看文官怎麼說了,為了多拿點軍餉,那武將還不把文官往死裡巴結啊。
文官從軍隊身上拿錢也只是小問題,大問題還是和王安石的對策一樣,文官在軍隊裡的權利會飛速擴大。
王安石心思何等機敏,聽了曾公亮的對策馬上就噴了回去,“稟官家,曾公亮乃國賊,請官家誅殺此賊,臣之策只是讓天下士子去軍中講解家國大義,做三軍表率。
而曾公亮此賊呢?卻想染指兵權,文官考評武將之權都在手裡了,這統兵之事到底是誰說了算?”
曾公亮當然不會閉嘴不言,反駁道:“我之策所需文官最多不過百數,可調可查可罰,而你之策呢?發下去的官身怕是不下萬餘,到時若是出了什麼紕漏,朝廷又該如何挽回,把那麼多士子都罷黜為民嗎?”
王安石冷笑一聲,又罵了回去。
秦構聽得差點爽死,怎麼辦,這兩個對策問題都太多了,該選哪一個,咦,這又是什麼二選一,我全都要豈不是更好。
想到這,他笑道:“兩位卿家都是朝廷重臣,所言之策具是良策,朕全都用了,就莫要失了朝廷大員的體面。
而且我大乾官員俸祿確實少了,士子們有些非議也是應該的,這次自上而下,全都至少加俸一倍。”
哈哈哈,我真是個當昏君的料,這次不僅把國庫裡錢花的出去了,還讓文人把手伸進了軍隊內部,降低了軍隊戰力,甚至還開了歷史倒車,給培植安祿山之流的武將打好了基礎,這亡國之時指日可待啊。
秦構拿定了主意,朝堂上的官員也只能山呼,“官家英明。”
秦構笑道:“眾卿,下一個事就是怎麼扶持女真了,女真人打得不錯,一起兵北寇的黃龍府都震動了,還調動了五萬兵馬,機不可失,一定要讓女真人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