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一個大膽的想法(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一夜註定是無眠的,各大報紙媒體機構的刊印機,一直工作到了大半夜才停歇,第二天,這起爆炸案的訊息便透過各大報紙,傳遞給了千萬家。
有人在學生遊行的路上,引爆了炸彈,一死三傷,這個訊息頓時引爆了整個華北的輿論。
就像是一顆大石頭,投進了平靜的湖面,引起一圈巨大的漣漪,並且不斷的在向外擴散。
又過了一日後,全國媒體開始紛紛報道首都的爆炸案,全體國人開始發聲,要求瑛國公使館給出一個解釋。
較比之克萊曼的工作糾紛,國人對爆炸案的反應空前的強烈與憤怒,他們或許能不相信衙門,也或許能接受衙門卑躬屈膝,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某些人對學生下手。
所以,段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各方皆來電,紛紛要求段總下令徹查,找出兇手,還原事實的真相。
北大的全體教授,發表文章,要求瑛國人給予賠償,並就為爆炸案道歉,也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援,社會各界,都陸續開始發聲。
只經過了短短兩天,這起惡劣事件,就引起的全體華夏人的同仇敵愾,勢必要為遇難的無辜學生討回一個公道。
瑛國人首當其中,率先接受國人的怒火,因此,瑛國公使朱爾典,不由得感到頭大,很後悔為克萊曼出頭,從而使得瑛國被扯進一樁莫須有的爆炸案中。
而從瑛國跨洋而來的電文,則是命令駐華夏公使朱爾典,運用一切辦法,儘快平息華夏輿論,找出兇手,把瑛國從這件事裡摘出去。
關鍵是,現在華夏人正在火頭上,朱爾典也不敢隨便發聲了,生怕引起了更大的反應,所以,只得把氣都撒到了華夏衙門。
督促辦案人員儘快搞清楚這件事,找到兇手,還瑛國公使館一個清白,正如湯皖所料一般,只要咬緊了瑛國公使館,就等於變相的催衙門。
但是,既然是蓄意製造的一起案件,又豈是這麼容易能被查清的,現場留下的證據少之又少,菊長後來也發現了張桖良說的路邊的房子。
只是,火盆裡只有檔案燒燬的灰燼,再無利用的價值,同時,菊長又走訪摸排了周圍的居民,只知道那是一間無人居住的屋子,其他一無所獲。
這幾天,也沒有發現什麼形跡可疑的人物,所以,線索到了這個地方就斷了,饒是菊長辦案經驗豐富,也不得不感到棘手。
但是,憤怒的國人可不會去管你查案有沒有難度,一日沒有真相,不給個交待,國人的憤怒便會與日俱增。
所以,幾天過去了,依舊沒個明確的答覆後,首都城的老百姓徹底不幹了,這回沒有人組織,大家自發的走上了街頭。
有了前兩次抵制曰貨的經驗,不消半天的功夫,就聚集了上千人的隊伍,而且隊伍前行的方向不是向衙門開進,而是東交民巷瑛國公使館。
東交民巷是一條長長的巷子,裡面駐紮著各國公使館,已及一些其他外國機構,例如滙豐銀行之類的。
並且,根據《辛丑條約》,東郊民巷行政管理權完全歸使館,華夏當局無權過問,並且更改了名字,洋人稱之為使館街,還派兵駐紮。
因此,當得知首都老百姓的遊行隊伍,朝著東交民巷開進的時候,在巷子的兩頭,洋人開始設卡,攔住老百姓,不讓進。
荷槍實彈的洋人兵,不但架起了鐵絲網,還端起了長槍,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手無寸鐵的首都老百姓。
憤怒的老百姓一看被攔住了去路,並且還看到虎視眈眈的洋人兵端著槍,膽子小的不禁嚇得向後退了幾步。
但是,總有一些人不怕這些洋人兵,見無法進去,索性直接開罵,吐口水,各種國粹盡出,並且聲音越來越大。
洋人兵雖然聽不懂老百姓罵的是什麼,但是觀老百姓的表情就知道,絕不是什麼好話,一時間也是氣的不行。
平時看起來像兔子一樣的華夏老百姓,什麼時候也敢罵洋大人了,豈不是反了天了,只見領頭的洋人拿出槍,朝天上開了一槍。
“嘣!”
巨大的槍聲震住了老百姓一時,但是震不住一世,隨之而來的便是老百姓更大的謾罵聲,聲量一浪比一浪高。
“嘣!嘣!”
又是連續兩槍對天警告,但老百姓卻是絲毫不退卻,想起了這麼些年受到的屈辱,有些人當即眼睛就紅了,拿起臭菜葉子,就朝著洋人兵扔過去。
鋪天蓋地的臭菜葉子,奔向了巷子口的洋人兵,並且臭菜葉子連續不斷,因為有人專門駕車從菜市場往這裡源源不斷的拉過來。
這一刻,老百姓是憤怒的,無懼的,他們不相信洋人兵敢開槍,所以,肆無忌憚的發洩著長久以來,對洋人的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