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聽錯,瑛國公使館單方面的拒絕了與北大談判團的接觸,只發來了一封函件,意思是瑛國公使館即將與民國教育部進行談判。

北大談判四人組,活生生的被擋在了英國公使館門前,公使朱爾典拒不接待,辜教授看著手裡的函件,頓時氣不打一出來。

回了家就寫了一篇文章,滿篇痛斥瑛國公使館的傲慢無禮,自稱紳士,卻是有失紳士風度,總之,辜教授的發怒行徑,倒是給湯皖開啟了一扇天窗。

不過,目前時機還不太成熟,得要等事情發酵到一定程度,再說還有幾天就春節了,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春節上,哪還有心思關心其他事情。

春節是華夏人最為關注的傳統節日,需避開這個點,一旦春節過了,那時候,才是真正動手的時候。

幾天一晃而過,不知不覺,1917年就這麼過去了,其他人或許還有短暫的春節假期,湯皖真是忙的不可開交。

談判團的事情暫時放下,留法預備學校工地上又無縫接上,李石曾先生一刻不停的監工,迅哥兒則是負責採辦工程材料,黃攬則是負責後勤等一干人的吃喝拉撒。

本來,像這等工程都是直接打包出去的,只需要一個監工監督著工程就行,說到底,這般親力親為,還是為了省錢,和不被人忽悠。

為了趕進度,大年三十這天,工地還在施工中,黃攬得了湯皖的吩咐,找來了學校大廚老張,做了幾個豐盛的大鍋菜,又買了不少酒,讓整個工地上的幾十號人,熱熱鬧鬧吃了一頓飯。

過了初三,工地再次開工,湯皖估摸著,照這個進度下去,到了三月份,怎麼也能完工了,雖說比正常學校開學遲一些,但總體來說,不礙事的。

初四這天,湯皖把李石曾先生,迅哥兒,黃攬以及錢玄邀到了院裡,準備請客喝酒吃飯,大家忙活了這麼久,該一起交流交流了。

大牛準備了一桌子豐盛的菜餚,被眾人一掃而空,在飯後喝茶的時候,湯皖問道:

“豫才,目前報名的學生有多少?”

迅哥兒不聲不響,從公文包裡掏出一張名單,上面列舉了確定來讀書的學生資訊,一看之下,不下幾十個。

這些學生都是透過眾人身邊的親朋,以及諸多北大同僚推薦來的,比如遐延和遐喬就是仲浦先生推薦的。

湯皖仔細打量著名單,倒是發現了不少熟悉的名字,全國各地都有,但江浙,徽州,湘省,山城較多。

“還不夠啊,得要在多招一些才行!”湯皖如是說道:“至少三個班,一個班30人。”

迅哥兒便勸解道:“皖之,我知你意思,當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一個留法學生需要400大洋。”

湯皖當然知道迅哥兒的意思,無非是錢不夠用,再說留法班每年都招,又不是隻辦一期,長此以往下去,需要的錢那是一筆天文數字。

“是啊,皖之,一步一步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李石曾先生也勸解道。

“一個學生400大洋,還不包括學校裡的日常等。唉.......”錢玄無力道。

而湯皖想的是,既然留法這個熱潮已經開始有了熱度,就要持續的讓熱度攀升,能多送一個年輕人出去,就多動送一個。

湯皖還想到,不單單要送去琺國,還要送去瑛國,黴國等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出去多看看總是沒錯的。

有人曾說過,困難都是克服的,無非是錢不夠唄,那就想辦法賺錢,總之,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國內的年輕人走出去。

湯皖粗略估計了賬上的餘錢,想著目前招收三個班肯定是夠的,還剩有一年的時間可以想辦法賺錢,時間綽綽有餘。

“就按三個班來招,錢的事情我來想辦法。”湯皖敲定,端起茶一飲而盡,起身後目光,從迅哥兒,錢玄,李石曾先生以及黃攬身上,一一停留,想著得要說一些話,打打氣,畫畫大餅。

“諸位,留法工程,利國利民,全然繫於你我之手,不可不慎重。”

卻是話鋒一轉,高亢道:

“但國立維弱至如此,亦不可不用猛力,當前的國家大事我們管不了,但我們就僅此不作為了嗎?”

“我認為我們要著眼於未來,長遠的不說,把目光放到10年之後,定下一個目標,留法工程就是要培養十年後的國家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