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北地 第五章 星斗棋子,長夜世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木子語頓了頓接著道:“詔中持昭帝將其嫡長子封拒北王督政拒北。數月後,兩朝老臣——太史卿、帝子太師程秉心領編的《持昭年記》,於末記寫——長明帝李言成半路攔截令官,獨斷訊信,對外封鎖訊息,並故意掩夜馳援,使其兄弟二人救援不及,以至持昭帝駕崩。
——長明帝聞之大怒,以‘偽跡毀史,損君揚惡’的罪名將為其師近二十載的程老貶為庶民,永不復用,並命錄史少卿張順道重修《持昭年記》,後改錄為:‘長明帝於是夜行將就寢之時收到求援訊令,未顧得眠,星夜馳往,於馬背上身心困頓,墜落數次,遂用繩板將自己定在馬背上方才於行軍同時得以眠憩。’此事發後數月,程老抱病離世。”
木子語憂忡道:“程太師,兩朝老臣,歷仁承、持昭二帝,卻在學生長明帝李言成登基後獲罪。其學識著於當世,為人也歷來受世所稱,更為人傳知的,是其早年雅事——程夫人尤愛梨花,程府上下遍種梨樹,名士大家時常造訪程府論尚談學。世人漸謂程府為‘梨庭’,夫婦二人美曰‘梨太卿’、‘梨花夫人’,而程夫人素來體弱,誕下一女後,不久便因舊病與世長辭,程公終生未納一妾,未再娶妻,直至十年前因獲罪為庶,憂憤辭世……想來程公之女,如今也應當是如姑娘一般的妙芳女子。”
程瑩兒此時已是淚溼玉靨,泣不成聲。
看著眼前失聲哀泣的程瑩兒,木子語黯然神傷,嘆道:“程姑娘為記史錄實、承父之志,不辭危勞,遠赴北地。如此心志實令在下拜服。”
話語間,木子語卸下背後的包裹,從中取出一張灰色方帛,隨後拘謹地輕輕拍拍程瑩兒左肩以示寬慰,順勢將方帛遞給她。
程瑩兒接過方帛慢慢控制情緒,拭去臉龐上晶瑩的淚珠,抬起淚眸,望著那天穹亙古不滅、高高懸掛的眾星,輕柔緩息,直至微微的啜泣也漸漸停下了。
隨後,程瑩兒看向眼前一併憂愁的木子語,將灰帛還給了他,旋即微俯身子致謝,接著又問:“……木俠士……可是家父舊人?”
木子語又從包裹中拿出一套毛裘披衣,一邊將之圍搭在程瑩兒肩上,一邊微笑著搖頭答道:“在下乃一屆遊民,無德無緣能識得程公,不過久歷四方,幸有見閱,也算得上是相交甚多,其中不乏訊息通達,見多識廣之人,在下也就知曉二三。”
星光下,篝火旁,男子小心謹慎地給她繫上毛裘。而女子神色難堪卻又不好推辭,只是頷首低垂,秀眉微顰。
木子語關切道:“北地秋涼,不弱於長定之冬,姑娘又憂戚勞身,要小心受寒了。”
程瑩兒聞言嘴角微揚,輕輕點頓玉首。
隨之,四目相望,默然相立。
毛裘披身,再伴有篝火在側,擁人的暖意使得這北冥的秋夜也不再那麼清寒。
兩人語凝半晌,程瑩兒才又詢問道:“君在七國北地遊歷,可曾有過關於督政王的見聞。”
“持昭帝嫡長子,十年前赴拒北,任而不為,朝堂之上都難睹其人,我一屆遊民,又何以見得,就算幸而遇到,又怎能認得出他來呢?”
木子語遲疑片刻接著道:“督政王與長明帝皆蒙受程公師恩十五六載,也算是姑娘故人,在下一屆鄉野遊夫,能得識姑娘,實是萬幸。”
“木大俠言過了。”程瑩兒急忙打斷了他的話語,這不合禮節的舉動出自眼前的這名女子,讓木子語暗暗吃驚。
“永寧城中,七國之內,能有閣下這般見識者,恐怕是屈指可數。”程瑩兒回首向南,玉容悵然。念起一路北上,途中所見所聞——蒼生疾苦,世事艱難。而今烽火將至,更將民不聊生。
“世局如此,史家真偽,凡庶憂樂,帝君思慮,人境興衰,廟堂之上心念私我、錯綜複雜、利益盤桓的袞袞諸輩只道是尚與己無關,此流制理之境域又能成怎樣之風氣?蒼生不知局,卻已然身陷棋局,為棋勢掌控生死命途。就像這天幕群星,身處黑夜,卻不思不覺,惟願所有棋子,最終都能成為自己的執子人,掌握自己的命運。
——數子連氣,聚氣成勢,勢定局破。若有些許棋子能於此局中,暫且奪凝得浩然之氣,固守正氣,韜光養晦,合氣藏勢,清正大勢若成,則天下清晏,世局可破,天義可匡。
——姑娘若想為程公正名,便要做自己的持子人,入此局中,將自己這枚不可或缺的棋子,放在這匡扶天地、肅清山河的棋勢中的一位上。”
木子語也轉過頭,南望七國,擲地數言,鏗鏘有聲。
此際,東天明月之下,長風驟起,鴉雀驚散,密林聲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