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

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老人悲憤交加,將手中的提線木偶憤怒地摔在了地上,掀翻了燭火。

“砰!砰!”

裝著烈酒的罈子被砸碎,火焰洶湧地燃起。

紅蠟殘留的燭光之中,是老人風燭殘年的臉。

日本人頓時大怒,紛紛起身。

戲團的夥計們紅了眼,將藏在木偶、旌旗、竹筒裡的土炸藥引爆。

霎那間,火光沖天,轟鳴聲響遍了整座城。

大街上的行人紛紛駐足側目,歌舞昇平的庭院,響起了槍聲。

風雨滿城來,高浪翻華屋,朱翠妖嬈滿眼空,最後一齣戲,落下了帷幕。

老人倒在了火海中,長衫依舊整潔乾淨,胸口綻開的,是最美的花。

出城的蒼雲,在聽到槍聲響起的那一刻,突然跪在地上,號啕大哭起來。

烽火連天,煙塵匝地,滿城戎馬紛紛。

那是一個動亂不安的年代,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那也是先輩們捨身取義的年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世人皆道戲子無義,為苟全性命於亂世粉墨太平,老人卻用生命教眾人唱了最後一齣戲。

“在日本人面前,你得挺直了腰板。”

出城之後,蒼雲踏過了曾與伍晴擦肩的古橋。

這一次,又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岸邊楊柳依依,桃花的花瓣飄落在河面上,被水流帶到了遠方。

轉眼又是一年春好處。病樹前頭,總該有萬木春吧。

朧泉寺中,誦經盤坐的雪巖見蒼雲心境淡泊地走進來,欣慰一笑。

“施主,你佛緣將至。”

“承蒙方丈不棄。”

蒼雲雙掌合在一起,低眉頷首,微微行禮。

隨後,雪巖親自為他剃度,換上了僧衣。

……

“原來,蒼雲主持還有這樣一段人生啊。”

聽完雪巖的闡述,鶯蘿不禁有些感慨。

“此後的那些年,他一直在行善,是為了贖罪麼?”

穆茗喃喃地道。

倘若伍晴的人偶真是因他的執念成魔,並吸食了那些村民的生機,那麼他必定是心中有愧。

“是啊,蒼云為人頗有些固執。”

雪巖笑眯眯地捋了捋鬍子。

“若修真道人,不見世間過。相比蒼雲主持,還未能放下吧。”

穆茗輕輕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