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二人的你來我往,無聲消散在比試臺的鋒芒之下。

這次出題的是梅之千,都知道,梅之千是當今文壇的一枝獨秀,備受推崇,其自身便有不少詩文流傳,更是博學多才。

這論書的比試題是以《山經》為題,這個題目可是有些大了,次書非一人一朝之力,經幾朝幾代,才合編而成的一部鉅作,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故事,雖然是一則則故事,卻是寓意深遠。

《山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歷史、地理、文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全書18篇,五篇是為一組,以四方山川為綱,記述內容包括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係表現的非常清楚...

今日比試的開始,便是以出題的評席為始,隨意點《山經》中的一篇,或是一篇中小節為啟始,按慣例是往屆魁首第一個接上,續講這一節未講完的內容,若接上,可隨意點一名在場的比試者點此書中的任意一篇讓對方講述,接不上為輸。

這也算對魁首的肯定和考驗,接上便是優勢,接不上,便是新魁爭奪,給看客也添了幾分刺激和緊張。

剩下最後的兩位,則是由評席出題者出一題,辯論輸贏。

“這梅先生出題,到是妙,《山經》一書內容涵蓋甚廣,卻並非受眾小的雜書,公平,但是對這些年輕人來說,很是考究讀書的功底。”

這書,不是在恩科所考的範圍,卻是一本鉅作,讀書人都知曉,卻未必會通讀的書。

正好,區分了簪花節比試與恩科考試的區別,這到更像是學術考究,若非真正心無旁騖做學問的人,這一題,恐怕是無法走到最後的。

“皇上所言極是,瞧著,已經有兩個下去了。”

皇后笑意盈盈,這簪花節的比試,只是簪花節的一部分,等待魁首之爭結束,就該是女子五魁閒王點妃,之後,便是祭簪花表演。

今日的熱鬧,這才開始呢,不著急。

“你這弟弟,可是一點都不留情,速戰速決一如既往啊。”皇上笑看了皇后一眼,轉動扳指聽的津津有味。

不過,目光卻是不經意掃了林霜語幾眼,他在音律上的造詣,不如皇姐,可他卻看出些名堂了,這遇龍他不會彈,卻是聽過,當時皇姐沒詳說,不代表那時候他小就不知問了。

遇龍,真龍之音...

所以,場上男子無一人接曲,他這個皇姐啊,若是男子,該是何等氣候,若是男子...幸而不是男子。

林霜語,看來,他的好好反思一下他那兒子的心思了。

“他這性子...臣妾也是說過許多次,沒用,否則,怎麼這麼多年都討不上媳婦?”

皇后拿自己的弟弟打趣,可是一點都不需要顧及。

旁邊幾位坐的近的妃子,個個低頭淺笑配合著,墨家清簡公子討不上媳婦?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皇后這麼說,朕突然也覺得,你這弟弟年紀也不小了,墨相怕是早就想抱孫子了,今日這簪花節,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若你瞧瞧,瞧上哪個好,朕便做個主?”

皇上也是打趣,可這一句打趣,卻讓在場聽到的人包括皇后自己都變了顏色。

愣是一句話都接不上!

“皇上,本宮的簪花節,你可不好在這壞了規矩做拉郎配的事,要做紅娘,也該是本宮來,再說,今日說好了給閒王選妃,總的有個先來後到。”

長公主一席話,及時幫皇后解了圍。

皇后感激看向長公主,長公主回以一笑,她送了宮調令來,她不過是禮尚往來。

皇帝的心思,她還是能摸著幾分,恐怕也是懷疑九兮那孩子的用心了...這九兮的算計,恐是有些麻煩了。

“咦...咱們光顧著說話,好像錯過什麼了,有意思!”長公主突然坐直身子,眼裡來了幾分興味。

皇帝也看向了比試臺,也停了心思,認真聽了起來。

這些年的簪花節,皇帝長公主雖沒親臨卻是知道的清楚,論書這一項,從無意外,只要墨清簡開口了,便沒有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