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御狀(第2/4頁)
章節報錯
南宮穆上前,安撫地拍了拍林氏的肩膀道:“若顏,別胡思亂想了。我們現在該想的是如何把玥姐兒的婚事辦得體體面面才是。”
這聖旨已下,一切都已經成定局,無法改變。既然如此,不如就把他們能做的事做好。
女兒如此倉促地嫁人已經是夠委屈了,他們做父母的,又怎麼能讓女兒的婚事太過寒磣,讓這婚事成了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相公,你說的是。”林氏拿帕子拭了拭眼角的淚光,這要做的事太多了,她哪有時間在這杞人憂天。現在首要的事還是要儘可能地把女兒的婚事辦到最好才是。
“若顏,你也別太心煩。就算江南採買的嫁妝一時送不過來,也還是可以備著,待日後一一準備齊全了,再給玥姐兒補過去便是。”南宮穆安慰道。
林氏頓時眼睛一亮,忙出聲附和:“相公,這是個好法子!”
南宮玥也湊趣地說道:“娘,上次說好的拔步床,您可一定要給我打啊!”
“好。娘讓人找最好的木匠給你來打,全套傢俱都要。”林氏說著心情好了許多,雖說,這補嫁妝一般是那些突然暴富人家用來補償已經出嫁的女兒的,對於世家而言,實在有損面子,絕不會如此做,但一想到女兒匆匆出嫁,林氏就什麼也顧不上了。
比起女兒來,面子算什麼!?
林氏正盤算著庫房裡有什麼可以拿來湊湊數的,忽然想到了什麼,忙對南宮穆道:“相公,你最好去見一次阿奕。阿奕在王都沒有長輩,這婚禮要準備的事這麼多,阿奕年紀小,又沒經過事……”說著,她又憂心起來了。說起婚禮,男方要忙的事不比女方少,裝飾新房、準備聘禮、還有喜宴等等各種繁瑣之事,這些蕭奕又怎麼懂!這若是婚禮中出了什麼差錯,那便不美了!
南宮穆頷首道:“若顏,你說的是,明日我就去找阿奕,最好讓他找一個合適的長輩幫忙操持婚禮才是。”雖然南宮穆也可以幫忙,但是他們是女方,若是做得太多,弄不好,女兒可能就會落得一個攀附、恨嫁的名聲。
說話間,一個小丫鬟匆匆進來稟報道:“二老爺,二夫人,大少奶奶來了。”
林氏自然是吩咐她把柳青清迎進來。
柳青清一進屋,看到南宮穆也在,歉然地福身道:“二叔,二嬸,侄媳打擾了。”
“青清,你太客氣了。”林氏不以為意地笑道。
“大嫂,都是一家人,何須如此客氣。”南宮玥笑吟吟地起身挽著柳青清在她身旁坐下。
若是南宮穆不在,也許柳青清就真的在淺雲院小坐片刻,此刻她自然不會這麼不識趣,乾脆就長話短說:“二嬸,我這麼晚還跑來打擾,是想著三妹妹的婚事……”她微笑地看了南宮玥一眼,“距離婚禮不過十天,時間實在是緊張,要準備的東西怕是不少,我想二嬸您一人恐怕是忙不過來,有什麼我能做的,您可不要與我客氣。”
柳青清真誠地看著林氏與南宮玥,林氏和南宮玥為她做的實在是太多了,而她能回報的也只有這些小事而已。
林氏也確實是忙不過來,便頷首道:“那青清,我就不跟你客氣了。”
如此,次日大清早,南宮府中的上上下下就在林氏和柳青清主導下,忙碌了起來,她們不止要採購不少東西,還得安排府裡的針線房給南宮玥趕製嫁衣,縫製荷包被面等等,這其餘的椅披椅套、床簾幔帳、門簾窗簾,還有大件的繡活,都只能在王都採買現成的了……
本來,這風格、圖案什麼的都可以細細地考慮,而如今都只能按照最常規的樣子走。
林氏忙得像陀螺似的,卻還是時不時感覺心酸,一會兒覺得這個委屈了女兒,一會兒又覺得那個其實可以更好,只可惜婚期實在是太急了……
這日中午,又一道聖旨砸得林氏一時沒反應過來,皇帝下旨蕭奕和南宮玥的婚事將由內務府操辦,並由內務府來為南宮玥準備嫁妝。平日裡,唯有皇子和公主的婚事由內務府操持,皇帝此舉絕對是一種榮寵,蘇氏喜出望外,南宮玥也心下一鬆,以為林氏可以因此少忙碌些。
誰知林氏根本不肯當甩手掌櫃,堅持說內務府的嫁妝歸內務府的,她作為母親,是一定要給自己的女兒準備嫁妝的。但皇帝的這道聖旨還是令林氏稍稍展顏,畢竟她原來擔心太過倉促,委屈了女兒,可是如今再加上內務府的那一份嫁妝,應該就堪堪了。
這內務府一出手,果然是大方得緊,無論是採買的價格、數量都讓王都不少店鋪為之騷動……不過是隔日,幾乎大半個王都的人都知道鎮南王世子要大婚了,而且婚禮將辦得比大皇子的還要熱鬧!
與此同時,這兩天,皇宮的門前也異常的熱鬧,一位身穿孝服的姑娘每天一大早就跪在宮門口,說是要告御狀。
第一天被守門的侍衛趕走了,但第二天,她卻又出現了,撲通一聲再次跪倒在地上。
幾個侍衛一看到她,便是眉頭一皺。
其中一個白麵侍衛上前幾步,不耐煩地將佩刀晃了晃,道:“姑娘,你不要再來了!否則我們就真的不客氣了!”
又有一個短鬚侍衛也走了過來,呸了一口道:“阿留,你對她這麼客氣做什麼?照我看,直接轟走就是!”說著他重重地一腳踢在了白衣姑娘的身上,那可憐的姑娘慘叫一聲摔倒在地。
“姑娘,你沒事吧?”一個圍觀的書生衝了上來,義憤填膺地對著侍衛吼道,“你太過分了!這位姑娘只是想為父伸冤而已!”
那短鬚侍衛冷冷地說道:“窮書生,你看清楚這裡是哪裡沒有,這後面可是皇宮重地!你們在這裡鬧事,便是命喪於此,也是活該!”
白衣姑娘悲切地看著書生,“公子,謝謝你見義勇為,別為了奴家害了你自己。”
她艱難地從地上爬了起來,只留給書生和其他圍觀的百姓一個落寂卻堅強的背影,百姓們交頭接耳,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