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也不管李心艾,樂呵的往外走去,他得趕緊把事兒辦了,孩子才能早點蒙學。

這邊,王桂英看著老頭子的背影,籠罩幾天的陰霾也都消散了,笑著道:“這老頭子,年紀越大越沒個正經樣子,把客人扔這兒自己就跑了。”

話雖這麼說,她心裡卻是高興的。

學堂啊。

這早一點建成,那就早一點能讓孩子們去讀書識字。

一旁的楊氏笑著道:“爹這是高興,哎呦,二丫啊,你可解決了大麻煩了。”

她雖然極力壓制,可還是笑的合不攏嘴。

喜從天降。

本來,她已經打算放棄孩子去蒙學了。

畢竟,家裡的情況,就擺在眼前。

人有時候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哪怕再不認命,也沒有用。

其實,她們二房和大房倒是沒什麼大矛盾,但是一家人一起過日子總有些磕磕碰碰,平時偶爾的口角之爭是避免不了的。

特別是這次事情又是因自己兒子而起,大房的孩子藥錢加上每日的食補也不是不小的花銷。

老大雖然不說啥,可心裡也是有想法的,趙氏就更不用說了,那要說的話都寫在臉上了,天天兒的見了她只當沒看見一般。

楊氏心裡越想越不舒服,可是也沒辦法,相比較孩子蒙學,給村平治傷才是更要緊的事情。

即便她再不捨,到底也斷了自家孩子蒙學的路,省出一筆錢。

有些話,她先說出來,總比其他人口中說出來好。

所以,當她提出不讓村榮去蒙學,省下錢來給村平買藥治傷後,爹爹婆婆也就嘴上說說,可還是同意了。

說到底,他們是動了這個心思的,只是一直沒有說出口。

楊氏是個有腦筋的,自家男人不如大哥,只能在那幾畝地裡忙活,而大哥確是在鎮上一家鋪子裡做個小管事,月錢雖然並不太高,但卻讓家裡人提起來倍有面子。

至於自在男人,在家裡根本也說不上什麼話,而她這麼做,確實贏得了老兩口的讚許,可每每想起孩子的前途,她也懊悔的厲害。

如今,聽到二丫和老頭子的對話,她心裡又活躍起來了,只要村子裡有了學堂,那麼兒子的學業又有希望了。

不對,是肯定可以去蒙學。

楊氏打定主意,哪怕是砸鍋賣鐵,她也得想辦法讓村榮入了這學堂。

一旁的李心艾見二人這麼說,也跟著笑了笑,她做這些也是有原因的,不過,如此看來,倒是皆大歡喜。

接下來的幾天,村裡關於李心艾要砌房子和砌學堂的事傳的沸沸揚揚。

這可是大喜事,不少村民都跟著活絡了起來,沉寂了一個冬日,家裡的存糧還不知道夠不夠撐下去呢,這要是能去二丫家幫忙幹活,不說銀子吧,管頓飯大夥兒心裡都高興的。

還有些有孩子的人家,從前不敢動的心思,現在也想起來了,只是不知道這束脩會不會比鎮上便宜些呢。

有人歡喜有人憂,光是一個老李家就上演了兩種不同的情緒,當馮老太聽到這個訊息時免不了又得氣的站在門外對著後山罵上半日的。

而李老頭雖然不說啥,整日也是唉聲嘆氣的厲害,有這麼些銀子供給老大,怕是早日就能取得功名了。

糟蹋啊。

而李招貴此時確是一臉春風得意的坐在窗前飲茶。

在李心艾手裡吃過虧又如何,人是最容易忘事的,特別是李招貴這種優越感極強大的人。

一旁掐著手小口吃著點心的姚氏看著自家男人心情大好的模樣,低了低眉眼,抿唇笑道:“這丫頭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也該好好教訓一番了。”

說著,她拿起帕子輕輕擦了擦手上的點心屑子又道:“學堂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這方圓幾里,除了相公你,還有誰敢自稱有才學,除了你其他找不到更合適做這夫子的人選。”

姚氏的話顯然道中了李招貴的心,他掛著笑,說道:“她當初那般得罪我,就得想好這之後有用得到我的地方,若她來,就說我不在,先晾晾她吧。”

其實,他不可能會拒絕李心艾的,畢竟,那對他之後的升官路也是有好處的,且村裡誰不知道李心艾給的工錢最高了,等開春了,他也急需要錢。

這件事不僅能挽回他在村民們心裡的形象,更能讓他錢包充足,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做了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