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爺爺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是蘇雲飛,也就是蘇伯伯,而另一個就是周勇,起初爺爺只是以木匠的身份教他們做傢俱,但朝夕相處二人很快就發現了爺爺是個盜墓賊,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摸金校尉。

(這裡需要說一下,下墓都是靠技術,比如說摸金派的人就是點蠟燭,凡是進入墓穴地宮都要在墓主人的棺材東南角點上一根蠟燭,然後再開棺摸金,動手的時候不能損壞墓主的屍骨,輕手輕腳從頭摸到腳底,最後一定要給墓主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寶物原樣放回,公公敬敬的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出去。

除此之外,在歷史上不管是盜墓哪一派,都有“望”、“聞”、“問”、“切”四字訣,望、指的是望氣看風水的意思。聞、指的就是嗅土層的氣味。問、就是踩點的意思。最後的切,就是技術活了,首先準確判斷出打洞的最佳位置,寶物一到手,就能摸出它的年代與價值。)

但只要是個正常人,估計知道自己拜了一個盜墓賊為師,心裡都會有些牴觸吧,畢竟是違法的,但二人跟著爺爺下過幾次墓、摸了幾次寶後,很快就變成了萬元戶,聞到了金錢的味道,二人也不再管什麼違法不違法了,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好,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就這樣爺爺帶著周勇和蘇雲飛走南闖北,下過的墓也不計其數,可是奇怪的是,每一次下墓爺爺都只是開啟墓主人的棺材翻看,從來不拿隨葬品,就好像盜墓不是為了尋寶,而是為了找刺激一樣。

聽到這裡,我不禁在心裡暗自責備爺爺,下墓只翻死人,不拿古董,這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

吳猛在一旁嘆道:“唉~如果陳爺爺當時成了萬元戶,那個年代隨便做幾個生意,耀陽是有很大機率可以當富三代的。唉~真不知道老爺子是咋想的……”

周勇見我沉默不語,道:“你也不要怪你爺爺,他老人家雖然是個盜墓的,倒也深知道義有道,不像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窮瘋了什麼墓都敢挖。”說著白了一眼吳猛。

我問道:“那後來呢?爺爺為什麼沒有繼續盜墓了?蘇伯伯又去做什麼了呢?”

說起那個年代考古學者沒有經驗和尋找陵墓的技術,只能透過歷史線索,對陵墓的可能位置進行搜尋,所以他們往往都是落後一步,甚至幾步。盜墓賊和尋寶者們,總是先他們一步,等考古隊的人找到時,墓穴已經被盜洞破壞的千瘡百孔。

該怎麼辦?

盜墓賊們擁有幾千年傳承的經驗,尋墓、挖寶,手段千奇百怪,並且方式方法,密不外傳,該怎麼和他們做鬥爭?

怎樣才能保護老祖宗留下來的文物?

就在考古學者們提到盜墓賊和國外的挖寶人,紛紛恨的咬牙切齒,叫天罵地之時,一位考古隊教授提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招安。

就是請盜墓圈裡的人,從良加入考古隊,利用他們的技術,幫助考古人員先一步發掘文物所在地。畢竟考古隊也是國家產業,在那時候,為公家幹事,是件很有面子並且光宗耀祖的事,難免有一些盜墓賊會動心。

這個提議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援,於是就開始實施了,這個決定一通知下去,霎時間引起了盜墓圈的震動。一部分人覺得:考古隊這幫傻X,老子盜墓挖墳,吃香的喝辣的,誰他媽要你那幾個破工資。

當然,也有人動心了,想:盜墓是違法的勾當,沒準兒哪天就失手了。而且幹這一行,和普通人不一樣,是個保密行業,一但被周圍的人知道,估計能嚇走一堆人。這不是個長久的職業,如果能加入考古隊,為國家辦事,那可就光宗耀祖,從此之後,挺直脊背做人了。

還有一些心思比較深的,他們猶豫不決,心想:萬一是上面使的計怎麼辦?我們一去不就承認自己是盜墓的了?到時候手銬一戴,手槍一指,跑都來不及。

在這樣各種各樣的猜測下,竟然沒人敢從良。

就在這個關頭,我爺爺忽然站了出來,加入了考古隊,從盜墓賊,瞬間變身為“國家考古顧問”,當時在道上傳的沸沸揚揚,可謂名動一時。

吳猛聽到這兒,頓時驚訝的看著我,道:“陳耀陽,想不到你還是個公職人員的後代,那你還是有機會成為富三代的呀!”

我和周勇都白了他一眼,心說、這傢伙怎麼滿腦子都是錢?

說實話我現在聽的渾身血液沸騰,甚至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我爺爺,居然是一個盜墓界的名人,而且曾經還兼職國家考古隊顧問,他真的有過這麼一段傳奇性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