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娟把功勞全部攬到了鎮北王身上。

誰知,老頭和那些老百姓一聽張敏娟如此說,並不贊同,反倒是誇她誇的越發起勁了。

“不,不,王爺是王爺,您是您,我們都知道坎兒井是您做的,這都是您的智慧!”

“是啊,夫人,我們覺得您的功勞比誰都大,您就是我們的大救星,活菩薩!”

“我們這輩子,還有我們的子子孫孫,都會永遠記住您的這份恩德!”

農戶們紛紛頌揚道。

都說百姓心裡有杆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話不假,雖然鎮北王沒有公開嘉獎張敏娟,但是增產糧食,坎兒井這些造福本地的措施,大家都看在眼裡,都知道是張敏娟的功勞,因此完全不用鎮北王開口,大家都對張敏娟心懷感激。

農作忙活完,大家聚在一起嘮嗑,說的都是豐收的喜悅,對未來的期待,對張敏娟感恩戴德的話。

張敏娟聽的欲哭無淚。

自從察覺到鎮北王心機深不可測後,張敏娟就開始夾起尾巴做人,誰知天不從人願,這些百姓把她捧得高高的,她有些高處不勝寒了。

張敏娟想著如何低調一點,居然發現了不遠處的鎮北王……

張敏娟眼皮一跳,眼珠子咕嚕嚕轉動,鎮定的和百姓們說了幾句,然後慢慢環顧四周風景,看見鎮北王的時候,驚訝的趕緊上前行禮:“義兄,你怎麼來了……好巧,我也來隨便走走。”

“義妹不須多禮。”

這時,老頭等人才看見鎮北王,二話不說,紛紛走上來齊齊跪下:“王爺好。”

“好,好,老鄉們都起來吧!”

鎮北王和顏悅色的讓人把百姓們都扶起來,臉上笑呵呵,心裡卻是升起一片狂怒。

任用張敏娟發展本地糧食增產,本是他的決定,誰知老百姓心裡念得都是張敏娟的好,呵呵,這是把他鎮北王拋之腦後了,他這個義妹當真是厲害……!

老頭話多,這時忍不住繼續誇讚張敏娟:“王爺,我們剛剛在說坎兒井的事……要不是有宋夫人,我們不知幾時才能吃飽肚子,宋夫人功勞最大!”

對對對!

周圍百姓紛紛點頭附和。

他們覺得張敏娟應該得到重重賞賜。

張敏娟聽了,恨不得捂著老頭的嘴巴,這些鄉親們是嫌她命太長了嘛,這功勞她不想要啊。

鎮北王聽的臉皮抽搐,眯眼看了張敏娟一眼,隨即哈哈一笑道:“是啊,宋夫人了不起,我這義妹不但聰明,還十分賢良淑德,為我們做了不少了不得的大事,功勞赫赫,本王是不會忘記的!”

說著,鎮北王意味深長的看向張敏娟。

頓時,張敏娟感到脖子有點癢癢,後背發冷,強烈的求生欲,迫使她趕緊開口:“不不不,王爺嚴重了,鄉親們也說錯了……其實我能為大家出力,全是王爺一手提攜的,是王爺告訴我這裡的土地情況,缺水問題……坎兒井這些,我都是在王爺的幫助提點下,才開發出來,王爺的功勞才是至高無上的!”

“沒有王爺的幫助,我什麼事也做不了,王爺愛民如子,我是真正感受到了,想我和相公在京城幾遭排擠陷害被遣到這裡,能得到王爺的器重照顧,實在是三生有幸,感激不盡。”

“王爺英明神武,文治武功,不但守護邊疆威震天下,護佑萬民,而且心心念念牽掛本地百姓的民生,一心為百姓謀福,小婦人萬分敬佩,朝廷有王爺這樣的忠臣,是朝廷之幸,邊疆有王爺這樣的父母官,是邊疆萬民之福啊!”

張敏娟一頓馬屁,瘋狂誇讚鎮北王。

在場百姓都紛紛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