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1、爭嫡(六千字畢)(第1/4頁)
章節報錯
♂!
乾隆二十五年,正月。
正月初一日,皇帝詣奉先殿行禮,後又赴堂子行禮。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詣壽康宮,慶賀皇太后。禮成。御太和殿受朝,作樂宣表如儀。
其後又到大高殿、壽皇殿行禮。同時遣官祭太廟後殿。
大年初一這過年的日子,對於皇帝來說,永遠是忙得腳打後腦勺的一天。這宮裡這麼多的神祗,這麼多的神殿,都需要他去拈香行禮。
便是他每到一處,便有鞭炮聲跟著響起,渲染足了過年的喜慶氣氛;可是他卻無法停下腳步,一個白天都是忙到腳不沾地。
唯有忙到午後,各路神明、祖先全都拜祭完了,方能鬆下一口氣來。
可是隨著暮色悄然降臨,他又要再太和殿賜宴群臣;同時在乾清宮,賜宴宗室王公。
女眷們,便也都在坤寧宮舉宴。
今年過年的賜宴,日子與往日略有不同。原本是正月初一太和殿賜宴群臣,宗室王公的賜宴一般在初二;今年是因為大年初二起,皇帝便要進齋宮齋戒,故此這家宴與國宴便一同都在大年初一舉行了。
今年婉兮因為孩子們都大了,懂了過年的滋味兒,這便更多鄭重其事起來。
天不亮婉兮便帶著孩子們起身,先焚香,再放紙炮“崩門”;然後劉柱兒帶著宮裡的太監們,一起將永壽門上的大門槓給取下來,朝地下拋擲三下兒。
砰砰聲響,永璐樂得也拍手上前兒跟著一起摔。
宮裡這規矩,叫“跌千金”。
忙過了這個,婉兮便親手煮好了煮餑餑,叫了孩子們來吃。煮餑餑就是水餃兒,這一頓餃子婉兮尤其給孩子們做的是素餡兒的。
大年初一宮裡吃煮餑餑,按著規矩就是隻吃素餡兒的。因皇家信佛,故此大年初一的煮餑餑合著敬佛之心,故此都是乾菜為主,有長壽菜(即馬齒莧)、金針菜(即黃花菜)、木耳,再輔以蘑菇、筍絲、麵筋這三味餡料。
雖說永璐有些嘀咕,小七也拍了他一下兒,叫他將咬開的煮餑餑都給吃了。婉兮瞧見了便也笑——早晨吃素的,叫孩子們也好消化。
玉蕤和玉蟬便也早帶著宮裡的女子,將“百事大吉盒兒”擺到了各處。
所謂“百事大吉盒兒”,便是將柿餅、荔枝、桂圓、栗子、熟棗共裝在一個盒內,大家一起吃。
除此還預備了“嚼鬼”,是以驢頭肉煮熟了,或者醃漬,或者煙燻,做成小食,供人隨時嚼咕。
孩子們吃著,婉兮自己還有的忙,這便早早與語琴湊在一處,親手開始預備供神的餑餑。
雖說尋常供神,自然有內務府下的餑餑房、內管領們來張羅;便如婉兮的父親清泰,原本的差事便是負責這個。那些餑餑或者用來擺桌,或者供神,或者供皇上賞克食……逢年過節,那餑餑桌都是壘山填海一般的,總是清泰最忙的時候兒。
只是這大年初一的供神餑餑,與往常的還有不同。
因大年初一,皇家還要在坤寧宮進行家祭。身為皇家女主人,皇后是主祭;皇太后雖不必親自操持,卻也要奉上親手準備的餑餑來供神。
這差事,自然不能叫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的老太后親自來動手,婉兮便早早與語琴知會下了。她們兩人先將餑餑預備出來,等祭神之前,只叫皇太后親自動手,或者上屜蒸,或者下鍋炸就是了。
婉兮和語琴忙得熱火朝天,倒也不用特地去猜皇上的動靜。總歸只需側耳聽著,這宮裡哪個方向傳來一陣炮仗聲,那就是皇上已經到了哪處去了。
語琴聽著是西北傳來的炮仗聲,便起身直了直腰,“聽著動靜,必定是皇太后的壽康宮那邊放的炮仗。看樣子,是皇上領著大臣們已經在壽康宮給皇太后行完慶賀禮了。”
婉兮也是淘氣一笑,起身叫小七他們來,叫穎妃和婉嬪領著孩子們到壽康宮磕頭去。
語琴倒是有些緊張,上前攔著,“這不合規矩。孩子們都該晚上在坤寧宮家宴上再給皇太后磕頭,這會子就去了,怕不是添亂?”
因皇太后對後宮漢女的不待見,故此雖說皇太后也喜歡小七、小鹿兒和啾啾三個孩子,但臉上卻總歸是有些繃著。語琴總是捨不得孩子們受委屈,尤其是永璐身為皇子,皇太后面上的神情便更容易繃得嚴。
婉兮點頭笑笑,“不打緊,叫孩子們去吧。磕頭壓歲的事兒,早去早得;添亂便添亂,鬧鬨起來才熱鬧。”
婉兮雖這樣說,卻也還是悄悄兒叫過小七來,低聲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