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不配合,直接槍斃!(二合一)(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不是我們喜歡的食物!”
“為什麼要這麼對待我們?請讓我們吃到麵包!”
……
但許多出身不錯、且也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西夷人,拒絕來自東方的食物,就如同他們之前拒絕東方的文化一樣。
甚至有激進者,還揚言要絕食抗議。
在佛羅倫薩,不少激進者,甚至集結在一起,坐在廣場上,真的絕食起來。
朱慈煒得知後,也沒有因此妥協。
因為對於現在大明的統治者而已,需要的是接受漢化順從規則的西夷人,而不是想打破規則的西夷人。
“絕食就讓他們絕食!沒人會可憐他們。”
朱慈煒因此下令道。
少數西夷人因此選擇了餓死。
但大多數反對接受漢人飲食習慣,反對吃粥,而想吃乾飯還得幹活的西夷人最終為了活命還是選擇了妥協。
對於這些選擇了妥協的西夷人而言,他們不得不因此開始懂得,對抗天下獨大的大明朝廷,他們沒有任何反擊的能力。
而且他們不得不承認,主動接受漢化,或者漢化程度更高的,才能在眼下的世界得到更好的待遇,獲得更不錯的地位。
事實上,這已經是這個世界不可逆的一種現象。
因為這個世界的漢人是最有思想和知識,也最有技能,更最有財富的一個族群。
所以,他們帶來的消費能力也最強。
一切的商業標準和消費標準都被漢人們掌控著。
所有外夷要想讓自己活得更好的地位和更多的財富,必須儘可能地向漢人看齊。
漢人引領著這個世界的風氣。
漢人崇尚什麼為美,外夷也都得跟著崇尚。
漢人需要什麼,外夷也得生產什麼。
在巴黎,漢服已經是最流行的服飾,甚至在巴黎的一些藝術學院,也以漢人的審美為標準,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而以求獲得漢人世界的肯定,進而擁有更多的名利。
至於本地民眾的審美需求,則被他們忽視,甚至鄙夷,視為一種粗俗和淺陋的需求,而被輕視,甚至刻意去貶斥,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清新脫俗。
為了滿足漢人的一切需求,從農業到工業再到服務類產業,整個西夷世界都在主動且努力地剝掉自己身上的原有文化,而在將自己或自己生產的產品變成漢人喜歡的人或喜歡的產品。
當然,另一方面,大明也在主動將這裡變成利於漢人統治的世界。
新生代的西夷已經接受的是儒家教育,他們已經知道守孝悌與習禮儀,變成了一個更易為社會付出和貢獻的一份子,很多已經不知道自己原有的文化,也不認識原有的文字。
誰讓他們的父母,在被大明解救為自由民時,大明給他們這些人開始普及的平民教育就是儒家教育呢。
倒是如今的漢人世界,尤其是大明本土,因為漢人地位的提升,出現了許多越來越特立獨行的人。
這些漢人很有創造力,但也很有叛逆心。
好在統治者對他們足夠寬仁,相較於外夷而言。
所以,他們大可以不用擔心自己的創造力會被扼殺,擔心自己的叛逆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