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在抵達朝鮮漢城後不久,還收到了荻原重秀被處置時的照片,他因此笑了笑,道:“很好!這就叫犯我漢人者,雖遠必誅!”

“陛下說的是,這再一次說明,無論是誰,只要敢欺壓漢人,就不會有好下場!”

堵胤錫笑著回了一句。

朱由校則在這之後,看向了前方的漢城城牆,道:“前方就是漢城了,既然叫漢城,就應該為漢家所有!走,進去,看看。”

朱由校說著就先走了進去。

一時來到城中廣場,見正中央立著一無字碑,就不由得對隨行的漢城知府王遵訓笑問道:“此碑想必是等著朕來題吧?”

王遵訓笑回道:“正是漢城百姓的意思,都希望能在這裡留下御筆。”

朱由校聽後道:“好!”

接下來,朱由校就進了路旁臨時搭建的歇亭,而走到裡面已擺好的案桌前,執筆寫下了“此城永為大明之城”一行字。

從來到這個世界的幾十年來,朱由校一直在努力練書法,可能字沒有到達大家水平,但至少在各地寫“朕到此一遊”時,也不至於難看。

接下來,朱由校就去了漢城的朝鮮王宮,觀賞了半日,就歇息在了這裡。

到次日,朱由校才開始便服來到漢城大街上,四處遊覽。

看著整個漢城裡,臨街店鋪俱是漢字店鋪招牌,而店裡店外的人也皆身著漢家衣裳,連口音也多以來自遼東和山東的漢人的口音為主,朱由校對此感到十分滿意,他相信百年後,這裡的人定不會覺得自己應該是另一個國家的人。

在漢城待了沒多久後,朱由校就繼續南下,一直到木浦。

木浦最為大明昔日在朝鮮半島的第一個殖民地,如今的漢化程度比漢城還要高,所以,朱由校來到這裡後,更加看不到半點非漢家元素。

“此皆為吾皇之功,而使這異域之地,為我中華所有。如今臣已是木浦第十六任知府,並在準備編纂府志,只以陛下納此地時為我大明領地為起始,餘則皆歸為被昔日王朝所棄的無人野地,只是近來才為吾皇移民分田,而始有衙門。”

木浦知府陸鑑因朱由校提起這裡與中原別無二致後,便跟著如此說道。

朱由校聽後笑道:“這樣編纂府志很好。”

接著,朱由校又在木浦某風景秀美之地題字紀念,且也觀摩了立在這裡的炎黃二像,和明太祖朱元璋像,以及他自己的雕像。

而在這些都看了後,朱由校才坐船橫渡朝鮮海峽,往長崎海峽而來。

“如今這海峽裡外,皆是我大明內海。三地來往,也不過是省際之行。從文字、貨幣、度量衡到建築風格、商品、軍政制度,皆是一樣,民多已只知有大明天子,而不知天皇大名之類土酋,陛下如今隨便問一當地之人,都不知道天啟朝以前的歷史。”

長崎總督鄭為明則在朱由校來長崎後,向朱由校詳細彙報了整個東洋如今的情況。

朱由校聽後點了點首,問道:“朕記得,如今長崎是有鐵路直達江戶的,對吧?”

“是的,陛下。”

堵胤錫這時候回道。

朱由校便道:“接下來,在長崎待一段時間後,就去江戶看看。”

“是!”

而等到朱由校去江戶的途中,他卻在半途中,於京都停了一會兒,在見這裡真的將天皇的一切符號和印跡抹掉後,他才算是徹底地放了心。

且朱由校還微服私訪問了一當地小孩,在得知他已不知天皇后,就感到更加的滿意。

在朱由校看來,只有這樣才算是他身為大明如今最有威懾力的帝王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可等朱由校到達江戶後,他卻看見江戶城內的大街上,竟然貼滿或掛滿了日文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