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賣國者,凌遲處死!(二合一)(第3/3頁)
章節報錯
因為大明現在急需穩定而繁榮的商品市場,需要讓大量奴僕與百姓,成為有消費能力的人。
這種分田於民,剝奪貴族特權的統治模式自然是令倭國貴族不能接受的。
好在倭國幕府和一批倭國大貴族遷去了美洲,也就使得大明不用為了推行這種統治模式而需要用槍炮去消滅幕府和一些倭國大貴族。
但也有很多還遷走的倭國貴族沒有遷走。
因為大明要在倭國分田於民,所以這些佔據有倭國最多田產的倭國貴族,無疑會排斥大明對他們的佔領。
不僅僅是倭國貴族會排斥,擁有田地的普通地主階層也會排斥。
而商人階層則本來就是對大明排斥的,因為只從大明開啟倭國的國門,將商品大量傾銷到倭國後,倭國倭人在本國的市場主導地位就已被奪走。
倭國商人如果不反抗,且想繼續從商的話,只能淪為大明的買辦,自己辛苦一年,只能掙些蠅頭小利,而大頭皆讓大明賺走。
朱慈煒也知道他接下來要想解救倭國百姓會有一番挑戰。
“倭國本土的貴族和士大夫目前是不能用的,他們雖然因為懼怕我朝國威,而選擇了歸順,沒有在兒臣率軍入駐江戶時而選擇抵抗,但他們肯定不會歡迎我們去解救倭人百姓!所以,兒臣需要調一批本土接受興明社教育計程車子充任倭國官吏,進行改革!還請朝廷允准!”
朱慈煒因此在對大明朝廷發了這樣的公文。
大明現在士子過多,非常卷,正是需要往外溢位的時候。
天啟皇帝朱由校也就批准了朱慈煒的請求,且下旨將原有的長崎、東瀛二省,以及現在大明所佔據的江戶之地,列為一省,依舊用名東瀛,朱慈煒兼任東瀛總督,以便於朱慈煒在東瀛進行更徹底分田和漢化工作。
朱慈煒趁此機會便在大明朝廷調來一批士子來東瀛省立行政學堂接受培訓,而在安排為官吏之前,他還先從長崎、蝦夷二地,招考了一批士子,進入在江戶新設的東瀛省立行政學堂學習,進而以求儘快在倭國建立起統治體系。
在長崎、蝦夷計程車子大部分是明倭混血,這是幾十年內大明對倭國這一帶的殖民造成的結果。
這些混血兒漢化程度很高,且多是帝國軍人和商人的後代,早就認為自己是明國人,故而對剝奪倭人貴族的田地分給百姓沒有什麼牴觸心理。
朱慈煒也就利用這一點,將這些混血兒進行培訓後,就任命到了大明在倭國已經佔領區的各處去擔任官職,利用他們對倭語的熟悉,而進行分田工作。
而隨著大明朝廷派來的一批士子到達東瀛後,朱慈煒在倭國的分田工作無疑有了更大的助力。
倭國貴族和士大夫們對於大明只用從長崎、蝦夷招來計程車子為官,對他們這些人擱置不用,甚至寧肯調國內的人用,也不用他們的行為,自然是非常失望的。
“我們已經歸順天朝統治,且願為天朝效命,這些也在努力學習漢文,只求為天朝所用,可不知主公何時才願任本地賢才以用之?”
一個因通曉漢文化且成為朱慈煒幕僚,相當於顧問角色,為其統治倭國提供一些幫助,而漢名叫柳宗田的倭國文士甚至因此還主動詢問起朱慈煒來。
朱慈煒很想回答他說,自己漢人群體中,本就不缺讀書人,等著被分配官職計程車子一抓一大把,哪裡還需要你們倭人中計程車子。
但朱慈煒也不好明說,而使其心灰意冷,進而發動叛亂,也就回道:“現在還不是時候,這裡很多地方王化的還不夠徹底,得先把科舉制建立起來,你們幕府以前統御時,很不積極於科舉制的建立,可以說,漢化不夠徹底!你讓本官怎麼用?難道只用本地貴族?”
“殿下的意思是,還要用本地平民?”
柳宗田有些不安地問了起來。
朱慈煒笑了笑道:“若要用人,自然是唯才德是舉,自然不問出身。”
柳宗田苦笑起來:“殿下不知,東瀛土人不似明國漢人,大多愚昧不堪,聰明者皆已成旗本和御家人,即貴族也,故本地平民,皆不足用!”
“愚昧不足懼!吾皇會賜予這裡的民眾以智慧的,只要他們肯接受王化。”
朱慈煒回道。
柳宗田聽後不由得變了臉色,忙勸諫道:“殿下!我們何必理會那些如豬狗一樣的賤民呢?您這樣做,是會令還留在東瀛的貴族們不滿的!”
“因為,他們可以接受天朝的統治,但是他們絕對不會接受和賤若螻蟻的平民一起競爭,甚至可能被其統治!”
“而您若執意如此,只怕會影響天朝對這裡的統御!雖然我個人很欣賞您這樣偉大的舉動,而欲使我倭國人人有平等入仕的機會,但是我作為您的幕僚,我必須給您說出實話。”
朱慈煒則嘆了一口氣道:“聖皇陛下本就不只是貴族階層的聖皇,我若只顧及東瀛貴族,豈不違背了聖皇的意志?”
朱慈煒把這樣做的理由說成了是聖皇陛下的意志。
事實上,他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大明的工業化決定了大明現在需要這樣做,來擴大自己的商品市場。